深圳文博會上,福建文化跨界融合效應呈現,文化產業的獨特魅力盡顯
“文化+”,創造閩文化增量
東南網5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16日,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落幕。會上,我省“文化+”的新業態企業集聚,新型文化產品登場。
來自省文改辦的消息,據初步測算,2015年我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約105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1%,約占GDP比重4.1%。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福建省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擴大內需的新熱點、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支點,實現經濟新常態發展的重要抓手。
新技術,促業態升級
2016年被稱作虛擬現實(VR)技術的元年,在文博會福建展區,網龍公司的VR虛擬現實技術展示了新技術、新平臺與新體驗的結合,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體驗。
網龍今年再次入圍全國文化企業30強,就在線教育方面,網龍推出“101智慧教室”和“101VR沉浸教室、創客教室”,打造高度開放、可互動的三維學習環境。目前,“101智慧教室”已正式接入福建省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同時在北京、上海、福建等8個省市10多個城市落地教學實踐。
“文化行業與VR技術融合大有可為。”公司相關部門專員萬鈞介紹,網龍在教育、游戲、影視、家居等各個領域都已展開VR應用的探索。
文博會福建展區上,3D立體畫琳瑯滿目,既有長幅的山水廣告畫,也有小巧的書簽卡等。福建省中煌立體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建軍說,這是公司采用自主研發的UV直打印技術打造的創新產品。
宋建軍說,傳統3D工藝采用紙張打印、人工裱貼的方式,無法實現工業化、產能化。中煌公司在國內率先實現UV直打印技術,實現了從手工制作到機械化生產的突破,成為國內唯一具備3D立體畫UV直打印技術和設備的廠家,去年,公司印制了國內首本超薄全本裸眼3D立體書——《大美新疆》,實現了3D圖書出版業的飛躍。
VR技術、云技術、3D技術……在今年的文博會上,這些關鍵詞成為福建展商的推介重點。高科技的運用,不僅提升了文化的創作力、表現力、傳播力,而且促進了文化產業的業態創新,加速了文化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互聯網+”,提升生活品質
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在不斷衍化出科技消費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在時刻塑造和影響著人類文化的內容與形態,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福建廣電網絡的“互聯網+TV”智慧云平臺打造了惠及鄉鎮百姓的信息化項目,還能利用網絡監控、電視商城等實現精準扶貧,目前,在寧德下黨村的運行初見成效,村民增收明顯增加,生活更便捷。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海都公眾服務股份公司,獲評國家商務部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其打造的線上線下運營的民生服務平臺,已落地全國10個省市56個城市,建設、運營了400多個社區服務站點,被譽為“服務社區,黨媒第一家”。
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的“互聯網+大眾閱讀”,在數字出版基礎穩步發展的同時,對各方資源進行優質整合,逐步發展包括線下名家活動、客戶端推廣、自有閱讀包推廣等業務的服務產業鏈。
文化與民生融合,改善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文化與旅游融合,暢游海絲主題精品旅游線路……搭乘互聯網思維的快車,傳統文化與時代火花激情碰撞,福建企業“文化+互聯網”“文化+旅游”等模式的創新,展示出“文化+”的跨界效應。
“海絲”,讓文化“走出去”
展會上,泉州窯立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柴燒陶瓷頗受關注,參展首日售出3把柴燒壺、4個柴燒杯,國內外客商也紛紛前來咨詢、洽談項目合作。
“柴燒工藝被視為落后的象征,工藝也逐漸失傳。但柴燒陶瓷色澤、品相變化多端,是現代的電窯、瓦斯窯所不能及的效果,也是柴燒最具特色、令人癡迷之處。”窯立方公司相關負責人陳恩旺認為,“文創產品的研發,離不開對人文資源的思考與深耕。珍貴的歷史性、藝術性、審美性,是其創意內核所在。”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物品,泉州香文化也正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而復興。
福建省沉瑜香香文化開發有限公司正致力于恢復傳統的配香法、浴香法、熏香法等香療法門?!白屜惘熚幕孕碌娘L貌‘走出去’是我們的目標?!鼻皝韰⒄沟墓矩撠熑苏f,泉州的香產業正借助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揚帆出海,如今,政府十分支持“海絲”的文化運營,香文化企業也將借這一“風勢”走向世界。
作為國內首家以紅木文化為載體的交易場所,福建海絲商品交易中心帶來了“實體+文化+金融”的探索模式,為文化、文創產品插上金融翅膀。
如何深度挖掘“一帶一路”沿線文化基因,加快文化“走出去”?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分析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有很多特色文化資源,根據合作國家的文化資源特性,建構不同價值形態的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平臺,是極為重要又極具戰略前瞻性的突破口”。
記者手記>>>
擦亮創新底色
與往屆相比,本屆文博會福建參展企業的科技含量更加凸顯,創新與創意融合特色更為鮮明。而福建文化跨界融合的面廣量增,“文化+”新業態別樣魅力的呈現,也彰顯了文化對改善產品供給、擴大有效需求的重要作用,展現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福建以“文化+”和“+文化”展示的新作為新空間。
科技快車牽引未來。如何進行產業鏈再造,如何進一步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讓“文化+”最大化,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福建要做的,就是擦亮創新底色,持續不斷地進行高質量創新,以多種多樣的“文化+”新興業態來創造文化增量,為文化競爭力加上分量最足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