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通過了對廈門市建設綠色循環低碳交通區域性試點項目的驗收。記者昨日了解到,開展試點項目三年多的時間里,廈門市在推廣新能源車輛、改造公路照明系統、治理施工環境污染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成效頗豐,綠色交通時刻守護著“廈門藍”。
據悉,2012年11月,交通運輸部和財政部制定了《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支持區域性、主題性項目實施細則(試行)》,廈門被列為首批區域性試點城市。三年多來,在廈門市交通運輸局的精心組織下,廈門市公路局、廈門公交集團等11家單位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項目目標與任務。
推廣新能源車輛
廈門公交集團不斷加大清潔能源、新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目前,廈門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達到1480輛,占城市公交車總量的32.3%。市公交集團介紹,與傳統柴油車相比,CNG清潔能源車輛可綜合降低廢氣污染物排放量82.2%,且無粉塵排放。公交集團每年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8000多噸、二氧化硫約300多噸、氮氧化合物約80多噸。
清潔能源、新能源車型已是廈門出租車的普及車型。從2013年開始,我市將汽油單燃料出租車全部改造成CNG、汽油雙燃料出租車,一臺車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171公斤;2015年,我市新增500臺出租車,車型全部改為純電動,一臺車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6891公斤。目前,全市出租車中清潔能源、新能源車型占比超過95%,純電動出租車達560輛,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6000多噸。
改造道路照明系統
市公路局也對我市道路照明系統進行了改造,比如,對廈門成功大道隧道群、環島干道隧道群等11座隧道的照明燈進行改造,將原來裝設的金鹵燈、熒光燈、高壓鈉燈更換為新一代高效綠色節能的LED隧道燈。每年節約標準煤5606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3974噸。同時,公路、碼頭等地點的照明設施也在提升,充分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改造交通節能照明燈具1萬多盞,建成路燈智能化控制系統,并在碼頭、堆場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
施工項目降塵
交通建設項目施工的降塵工作,也保護了廈門的環境。近兩年,廈門地鐵、翔安機場、廈門火車站改造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均加強土地、能源、建筑材料等資源利用的科學性、合理性,加強施工單位節能管理和重點耗能設備用能管理。比如,在地鐵施工中,工地圍擋周邊安裝360度全方位無死角覆蓋的霧化設備,每隔1米左右設置1個噴頭,一個施工點幾百個噴頭交織噴出的水霧,有效降低了工地揚塵;在324國道廈門段路面改造過程中,建設單位采用橡膠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實現經濟和環保效益雙豐收。 (記者 徐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