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均向參觀者介紹禪繡壁掛藏毯。
華人雖遠居海外,但傳統的民俗文化仍是他們與故土的聯系紐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刺繡在華人的助力下,也在世界范圍內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愛。
張偉峰旅居法國多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精美的慶陽刺繡,并為其獨特的魅力所打動。為此,她專程回國拜師慶陽香包傳承人劉蘭芳學習刺繡,希望能將中國特色文化向外推銷。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張偉峰表示,慶陽刺繡獨特精湛,在法國濃厚的文化氛圍中,相信這些帶有中國古老文化的刺繡作品一定會廣受歡迎。
正如她所言,慶陽香包刺繡工藝也確實在美國、日本、法國、意大利、韓國等10多個國家均有銷售點,并屢屢在全國大型節會上獲獎,引起國內外關注。
幫助刺繡文化向海外傳播,張偉峰是眾多海外華人中的一員。許多華人團體為了弘揚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還以組織展覽的方式促進文化交流。
澳大利亞華人文化團體聯合會就曾舉辦過“馮麗億雙面刺繡繪畫展”,以宣傳和推廣蘇繡這項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馮麗億是自中國蘇州移居悉尼的一位刺繡藝術家,從事刺繡50余年,深得刺繡手工藝的技法精髓,更在傳統功底基礎上形成了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展覽吸引了眾多喜愛中國刺繡的澳大利亞觀眾以及當地華僑華人,使他們對中國刺繡工藝贊嘆不已。
還有些海外華人借鑒別國的精湛技藝,推動刺繡藝術突破傳統、走向新高度。
4月24日,在第五屆蘇州創博會上,海外華人刺繡藝術家唐一均將中國傳統的刺繡藝術與尼泊爾傳統的藏式地毯相結合,以一款禪繡壁掛藏毯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關注。
唐一均出生于蘇州,母親是刺繡藝術大師顧金珍。深厚的家學淵源、對禪學的潛心研究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使他得以對傳統的刺繡藝術加以創新。他發明了禪繡針,在去年創博會上進行了“油畫禪繡”的嘗試并廣受好評。今年,他在這一領域繼續深入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的尼泊爾手工藝人合作,首創了禪繡壁掛藏毯。
據唐一均介紹,作品的難度在于藏羊毛染色和讓尼泊爾人理解禪繡的理念。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合作,尼泊爾手工者根據唐一均的畫作,純手工織出了厚密牢固、圖案具有浮雕似立體感的地毯。
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龔平曾評價稱,禪繡是蘇繡藝術的跨界創新,它把蘇繡從傳統的布、針、線的局限中釋放了出來,將蘇繡藝術帶入當代藝術前沿陣地。
在海外華人的推動下,中國刺繡藝術不斷發展,在世界范圍內使更多人得以接受、欣賞中國刺繡工藝。同時刺繡技藝也極具商機,不但解決了一些傳統匠人的就業,也形成了獨特的產業鏈。毫無疑問,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特有的價值,其傳承與創新尚需要海內外華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