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東南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亞頻道 >  中華文化
寧德碗窯村:一個“以碗代磚”建民居的別樣村莊
分享到:
2016-04-27 08:5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黃藝

圖為一名游客正在碗窯村拍照。

東南網寧德4月26日訊(本網記者 葉伏國) 看慣了城市中密密麻麻地鋼筋水泥高樓大廈,許多人常常懷念鄉下那磚墻瓦房或土墻茅舍。可是,你曾聽說過有用吃飯的土碗建造的房屋嗎?

近日,記者采訪發現,在寧德市的飛鸞鎮,就有這樣一個用燒制的土碗作為墻體材料建造房屋的村莊。這里的房屋十分別致,圓圓的土碗一層層一排排地壘起來,形成房屋墻體。圓弧形相連的碗面連綿不斷組成的墻體,使看慣了平平整整墻面的人感到一種別致,一種藝術,一種別樣的生活情趣。

據當地村民介紹,該村取名碗窯,是因當地有著生產各種陶瓷的歷史。由于制碗需要大量的碗胚(當地稱為“碗盒”),碗胚制碗燒兩三趟后,就廢棄不用了,堆積如山的碗胚丟棄了又可惜,燒過的胚子又不好重新利用,于是村民就地取材用來做墻體材料。

“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夏天比較涼快。”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告訴記者,這種材料不僅看著美觀,而且透氣。當時許多人家在建造房屋時,普遍采用這種材料,代代相傳,就成為現在民居的一個特色。

如今的碗窯村,諸多現代的小洋房取代大部分碗盒房。不過細微之處,仍然能看到碗盒妙用的經典遺跡。記者就在碗窯村外窯的一處舊宅院大門外看到,剝落的墻體上露出整整齊齊疊砌的碗盒。

有意思的是,這個位于閩東北的村莊,村民講的方言卻是閩南話。

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早在明代,一些閩南移民便落腳于高嶺土存量豐富的寧德蕉城碗窯村一帶,開始以制碗為業。在碗窯這片土壤上,他們生生不息、辛勤勞作。

在當時,閩東海運交通極為便利。而碗窯村地理位置極佳,東臨天然良港——三都澳不足5公里。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朝廷開放三都澳為對外貿易港口,次年,正式設立海關。碗窯瓷器正是通過這一途徑漂洋過海。

從蕉城到飛鸞,從飛鸞到三都,徜徉于碗窯,聽著不同于當地方言的閩南語,令人不由得對碗窯與閩南的淵源浮想聯翩。碗窯先民不僅造就瓷業發展,而且留存下特有的建筑文化瑰寶。

圖為以碗代磚建造的民居。

圖為以碗代磚建造的民居。

圖為碗窯村民居一角。

熱點新聞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福建合立律師事務所 毛行熙、陳武、張英琴 律師 電話:0591-87921115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