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大學21名大學生因話費過高被取消貧困生資格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記者對省內各高校政策進行了解——
我省貧困生資格認定 將用數據說話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勤工儉學的學生在發傳單。
東南網5月30日訊(本網記者 馮川葉 校通社記者 周珪喆 林欣婷 盧郭俊淇 文/圖)日前,江蘇大學公布了對4463名貧困生話費調查的大數據處理結果,對月平均消費100-150元的同學,建議采取降級處理;對21名月平均消費超過150元的同學,則建議取消貧困生資格。這一新聞經媒體報道后在網上引發了熱議。福建各大高校貧困生申請都有什么樣的規定?我省在貧困生資助方面都有什么樣的政策?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部分高校助學金與成績掛鉤
近日來,記者走訪了省內部分高校了解到,我省高校貧困生資助一般由學生提出申請,并由當地街道等相關部門開具證明,經過學校審核后予以確認。而具體的申請流程和規定,每個學校各不相同,部分學校將助學金與成績掛鉤。
江夏學院規定,日常生活中穿名貴服飾,使用高檔手機、高檔電腦,出入歌舞廳、高檔餐廳或有其他高消費行為,或有抽煙、酗酒、沉迷網絡、燙染頭發或其他消費型不良嗜好的,不予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已經認定的予以取消。福建工程學院規定,已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出現學習不努力,每學期出現兩門以上(含兩門)課程重修的情況,可取消該生資助資格。福建警察學院規定,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或學校紀律,受到學校警告以上紀律處分或上學年有不及格科目可取消其貧困資助資格。
我省有望年底實現動態管理
記者從省教育廳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了解到,目前我省正著手建立一個量化指標體系,對貧困生資助的資格認定、管理等環節實現動態管理,從而實現精準資助。
據省教育廳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張春生介紹,目前貧困生資助主要由學生提出申請,當地提供相關證明。而一般這項工作在每學年的開學期間進行,中間很難實現動態管理。而通過量化指標體系建成之后,資格認定則需要用數據說話。該平臺將動態介入各方面數據,從而真實地了解申請者家庭的房產、用車、銀行、醫療等情況,也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通信、校內飲食等動態消費。通過綜合這些具體數據,不僅可以精確地給申請對象打分,還可以實現動態管理。例如通過兩三個月的監測,發現申請對象家庭收入以及各方面都有所提升、貧困窘境得以緩解的,就可以盡快啟動退出機制,把名額留給更需要幫助的學生,讓資助更公平、更科學。
據悉,量化指標體系建設工作已于去年底啟動,目前已經成立工作小組,該項工作有望在今年年底建成。
退出機制要有 但要客觀公正
福州大學社會學專家甘滿堂認為,貧困生資助申請和管理僅憑電話費消費不太合理,而應該綜合多方面因素來進行。
“貧困生的退出機制要有,這樣才能更合理地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學生,但是要客觀、公正地評定。”甘滿堂認為,如果僅憑一兩個月的消費水平來判斷不太客觀。而應該綜合家庭收入、學生勤工儉學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此外,一些大學把品學兼優、不能掛科等條件與貧困生資助掛鉤,他認為不太合理。他說,貧困生助學金主要是用來資助家庭貧困的學生,不應該與這些指標相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