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福建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福建省義務教育條例(修訂草案)》提交三審。和二審相比,三審稿在就學保障、學校管理、素質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作出了不少新的規定。
在“就學保障”中,三審稿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保障小學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居住地學校就近入學,通過對口直升或者在劃定范圍內隨機派位等方式升入初中。
三審稿還提出,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內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分布和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狀況,劃定招生范圍,經本級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社會公布實施。招生范圍有調整的,應當召開聽證會,聽取社會各界代表意見和建議。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學校不得采取考試或者變相考試的方式選拔招收學生,不得以各類競賽證書或者考級證書作為招生入學和學生編班的依據。
據了解,在三審稿中,還新增加了學校搬遷應當先建后遷,保證正常教學的內容。
三審稿推出,縣級以上政府應將學校建設納入城鄉規劃,保證義務教育教學用地。同時,建立健全教育用地確權登記和學校產權登記制度,保證教育用地不被挪用。
城市新區開發、城鄉新建居民區或者舊城區改造,按照規劃需要設置學校的,應當與居民區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備案、同步投入使用。學校撤并,應當先建后撤,保證正常教學。
據介紹,三審稿在“素質教育”和“均衡發展”兩個章節也作出了不少修改。
例如,增加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要求深化課程改革,推進學校開展小班教學,提高學校教學質
量,培養學生科學精神”作為第四十四條。還對學校建立學生體制健康監測機制,保證學生每天至少一個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時間作出了明確規定。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健全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制度,改善校際間教師學科、職稱、年齡結構,縮小縣域內城鄉間師資配備差距是首次寫入條例。
另外,三審稿要求,學校不得實施以下行為:擅自增減課程和課時;按照考試成績公布學生排名;利用假期、公休日、課余時間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生上課或集體補課等等。
學校應當均衡編班,不得以任何名義分設或者變相分設重點班、非重點班,若違反,校長或其他直接責任人或被依法給予處分。初中,小學老師評聘高級教師職務,應當具有一年以上農村學校或者薄弱學校的任教或者支教的經歷。
(記者 齊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