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州給木偶植須。
法國國家藝術中心教授木偶雕刻的第一位中國人,曾經受聘于上海戲劇學院主教木偶雕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漳州木偶頭雕刻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集這些榮耀于一身的,就是出身漳州著名木偶世家的木偶頭雕刻大師楊亞州。
已是漳州楊家“福春派”布袋木偶戲的第五代傳承人的楊亞州,9歲開始學習木偶頭雕刻,師從中國木偶雕刻藝術大師、北派木偶(漳州)風格的代表人物許盛芳,后又融入了南派木偶(泉州)的風格,對木偶頭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所雕木偶頭神韻含蓄,人物性格鮮明,夸張合理,并有地方特色,聞名海內外。
一刀雕出眾生相,一筆點睛各顯靈。執刀五十八載的楊亞州雕刻木偶不畫草圖,創作全憑臨場動心起念,刀起屑落,生、旦、凈、末、丑、神仙、鬼怪、動物等形象,便被刻畫得形神兼備、韻味十足。美國西雅圖大西北木偶劇院,法國“T·J·P”木偶劇院都曾約他刻制木偶頭。寸木窺人生百態,楊亞州在雕刻木偶,更是在雕琢人生。
楊亞州說,一個木偶頭作品,除樟木的選材外,還要經開坯、雕刻、修光、打磨、補隙、刷泥、開臉、裝飾等十多道工序,僅打磨和刷泥兩道工序就要反復好多遍,每個環節都絲毫不得馬虎。一個完整的普通木偶作品要兩三天才能完成,復雜一些的則需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
如今,楊亞州的兒子楊斯穎已接力楊家“福春派”布袋木偶戲,成了第六代傳承人,而立之年的小楊現亦是廈門思明區的布袋戲傳承人。
楊亞州雕刻的木偶頭栩栩如生。
在楊亞州的眼里,木偶都是有生命的。
楊亞州用以雕刻人生百態的工具,擺滿了桌面。
兒子楊斯穎在楊亞州的指導下,成了布袋戲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