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東南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亞頻道 >  八閩鄉音
對接服務、加速觸網、“智造”升級——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趨勢觀察
分享到:
2016-04-19 15:0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藝

新華社福州4月19日電 題:對接服務、加速觸網、“智造”升級——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趨勢觀察

新華社記者劉姝君 陳旺

近年來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換代,人們日益追求健康與休閑的生活方式,體育產業也隨之呈現井噴式增長。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體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政策紅利的釋放,各路資本對體育產業投資的力度持續加大,積極構建完善的體育“生態圈”。

正在舉行的中國晉江國際鞋業(體育產業)博覽會上,來自行業內的專家和企業代表齊聚于此,問道體育產業增長和投資新機遇。

趨勢一:對接體育服務 打造體育生態圈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產業都面臨結構性失衡。相關數據顯示,體育用品、服裝鞋帽制造和銷售等占比約八成,而作為體育產業核心層的體育服務業卻發展薄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說,未來體育用品企業將逐漸由產品端向服務端延伸,在全方位觀察消費者消費體驗的同時,也將反過來帶動產品鏈的更新,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這一理念下,傳統運動品牌紛紛轉型,將產業鏈向服務端延伸。如戶外運動品牌探路者在立足產品制造的同時,將業務延伸至戶外賽事及戶外運動主題旅行,新的增長點又反作用于傳統的產品制造;運動服裝品牌浩沙國際嘗試與全國多家醫院合作開發健康測評與管理應用,推廣“醫療+體育”的智能健身模式。

作為全國三大體育產業基地之一,2015年,晉江體育產業總產值超過1100億元,全球每生產10雙運動鞋,就有2雙是晉江制造。但一直以來,晉江體育產業多集中在下游的體育制造業,占據價值鏈高端的體育服務業仍剛剛起步。

“未來晉江將從賽事經濟、體育會展、健康服務、體育旅游入手,加快打響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品牌。”晉江市市長劉文儒說,除了讓舉辦體育賽事成為一種常態,晉江還將拓展體育會展經濟,打造行業權威信息發布平臺和產品交易平臺。

趨勢二:對接互聯網 撬動體育新消費

“過去運動鞋服企業通過門店獲取的消費者數據,不但數量有限且質量低,如今互聯網將會帶來更為精準的消費挖掘和洞察,”鮑明曉說。

鞋材企業、南安環亞總經理林國棟介紹,近年來公司推出智能鞋墊,即在每雙鞋墊底部安裝一個智能芯片,芯片可以和手機聯網,實時監控使用者的運動數據,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健康管理計劃。

除了發力于傳統的產品與銷售,互聯網還為體育與金融連線搭橋,促進運動消費習慣的改變。去年年底,興業銀行與安踏、特步、361度等七大運動品牌結盟,推出“興動力”信用卡,將運動健身與消費支付“相容共振”,配套了國內首款帶有支付功能的手環,并首創運動卡路里兌換信用卡積分權益。

“運動產品消費多是千元級別,無需過多擔保,適合小額貸款?!滨U明曉預測,未來互聯網金融平臺將成為撬動體育消費、轉變運動消費方式的重要手段。

趨勢三:對接高科技 推動“智造”升級

體育產品制造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同樣面臨招工難、留人難等困境。面對來勢洶洶、早已深入國內市場的全球一線品牌,本土體育品牌如何“智造”升級也成為博覽會關注的焦點。

安踏品牌管理中心高級總監朱敏捷介紹,為了設計出適合中國人腳型的鞋楦,安踏建立了龐大的國民腳型數據庫。而對科技性能的不懈追求,只是公司在產品科技創新方面的一個縮影。自2005年率先在國內成立體育用品行業的第一家運動科學實驗室以來,科技創新就成為驅動安踏強勁增長的最大動力。2015年安踏研發費用占銷售成本的5.2%,較上年增加0.9%。同時安踏還在美國、日本、韓國設立了多個研發設計機構,極大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晉江市委書記李建輝說,智能制造關鍵是要打通產學研轉換通道,目前晉江在充分與7家“國字號”科研機構與高校合作的同時,加快建設一批新型科研機構和產業創新聯盟,讓品牌、營銷、資本等優勢迅速嫁接科技創新資源。(完)

熱點新聞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福建合立律師事務所 毛行熙、陳武、張英琴 律師 電話:0591-87921115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