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堪培拉5月29日專電 綜述:澳大利亞漢語熱的前因后果
新華社記者趙博
隨著中澳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澳大利亞已成為中國出境游的首選目的地之一。鑒于此,漢語學習對澳大利亞人而言有著特殊意義,如今澳大利亞人學習漢語的熱情越發高漲。
西澳大利亞大學漢語講師王力永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以前在西澳大學學習漢語的只有幾十人,2008年以后人數逐漸增多,現在光報名的學生就有200多人?!?/p>
這是澳大利亞漢語熱的一個縮影。由墨爾本大學漢語教育專家簡·奧頓博士撰寫的報告《培養澳大利亞人漢語技能》顯示,學習漢語人數最多的是維多利亞州,占全澳學習漢語總人數的一半。奧頓預計,學習漢語的人數還將繼續增加,漢語是近年來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亞洲語種。
1970年前后,澳大利亞政府推出培養澳大利亞人學習亞洲語言的報告,政府大量撥款倡導當地人學習亞洲語言。漢語教學在這一時期被給予廣泛的發展空間,并從2008年開始得到長足發展。奧頓的報告顯示,2008年全澳有319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90740名中小學生學習中文。到2015年,全澳開中文課的中小學增加到1030所,學習中文的中小學生達到172878人。
如今澳大利亞出現漢語熱,同中澳兩國互動頻繁有關。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掌握漢語可在中澳經貿中占得先機。在澳大利亞就業市場,兩國間頻繁的經濟往來需要更多會說中文的畢業生。
“西澳大學學習中文的學生已經不局限于文科生,有很多理科生也開始學習中文,”王力永說,畢業生如果懂漢語會被很多公司優先錄用。
西澳大利亞大學孔子學院的過文英介紹,很多已經工作的澳大利亞人也在學習漢語,因為掌握漢語將對他們的工作有很大助益。
雖然漢語學習在澳大利亞得到長足發展,但仍面臨很多問題。首先,很多澳洲中小學生學習漢語只是出于一時興趣,缺乏延續性。由于學業壓力,很多學生升入高中后逐漸放棄學習漢語。奧頓的報告顯示,全澳12年級(相當于中國高三年級)繼續學習漢語的人數只有4149人,占學習漢語總人數的2.4%。
其次是師資力量不足。由于澳大利亞有1030所學校開設中文課程,所需老師數量十分龐大。而澳大利亞掌握漢語的人才稀缺,目前澳勞動力市場僅有4.5%的人有漢語背景。當地孔院的老師介紹,每一位孔院教中文的老師基本每天要上4到5節課,工作量很大。
最后就是漢語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漢語教學在澳大利亞雖然起步早,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只是集中在華裔群體。近年來,中國對澳大利亞經貿影響越來越大,才使得漢語慢慢被重視。
為此,奧頓在報告中建議澳大利亞政府,確保澳大利亞學校開設中文課程,學生持續學習中文課程到12年級,且漢語水平應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聘用漢語教育專家團隊為澳漢語教育項目提供專業幫助和支持;提高教師授課水平,對于沒有漢語背景的教師予以額外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