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東南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亞頻道 >  中澳頭條
外貿轉型升級新動能不斷凝聚 有技術,更有底氣
分享到:
2016-05-24 08:2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石月 黃藝

人民網5月24日電 當前,我國外貿轉型升級新動能不斷凝聚。外貿由大到強,關鍵在企業;企業脫穎而出,重點靠創新。調研中我們發現,外貿行業呈現“冰火兩重天”,不少企業憑借持續創新,實現逆勢增長,在外貿“寒冬”中底氣十足。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從“掌握核心科技”到“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電器總能給消費者帶來驚喜。

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大樓一層的展廳里,不僅可以體驗格力“不用電”的光伏空調、零下5攝氏度不結冰的冰箱,還能品嘗大松電飯煲新技術烹飪出來的糯軟米飯……

“核心技術就是核心競爭力。”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看來,市場不斷發展變化,持續占有市場的關鍵在于能否推陳出新、生產出滿足消費者新需求的產品,而這一切基于企業的核心技術。

支持技術創新,格力膽大心細。對于科研投入,格力不設上限,實施“按需分配”,2015年格力的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

多年前,空調領域產品同質化嚴重,有創意、有亮點的產品難得一見。“我們要做出消費者一眼就能識別的產品。”董明珠說。

格力新推的油畫空調讓人耳目一新:單看外表是一幅美麗的油畫,但打開按鈕就是冷風能自動從上風口出、熱風能自動從下風口出的人性化空調,外表的油畫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定制;還有為新婚夫婦準備的玫瑰系列空調,整個空調設計成玫瑰的顏色,鮮艷浪漫,并且在空調頂部真有一朵3D打印技術造就的玫瑰花。

出新出彩需要創新做后盾。截至去年底,格力累計申請技術專利20116項,其中發明專利7043項。格力產品遠銷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用戶量超過3億。近3年來,格力的利潤率在2011年約6%—7%的基礎上幾近翻番。去年,格力利潤率達到12.55%,納稅148.16億元。

董明珠說,格力“走技術路線”的腳步永遠不會停下,不僅要“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更希望能“讓世界離不開中國造”。

技術是贏得客戶的法寶

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自行車,似乎與高科技無關。但走進天津東麗區富士達自行車公司的加工廠,才真正感受到自行車的技術“含金量”。

在車架焊接區,記者看到一排橙色機器人焊接“高手”,它們有條不紊、沉著冷靜地焊接自行車車架,而車間的工人則成為這些機器人的監工。

富士達公司總經理助理康磊磊說,相比之前工人手動焊接,使用機器人焊接不僅解決了人工焊接不穩定的問題,提高了焊接效率和精準度,還減少長期焊接工作對工人健康造成的傷害,同時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自動編鎖機、自動校正機、自動裝胎機、機器人噴漆生產線……生產線上的高科技讓人應接不暇。“技術創新是富士達贏得客戶的法寶。”富士達公司董事長辛建生說。

2015年,富士達生產自行車1011萬輛,其中出口831萬輛,營業收入達46.35億元。

富士達有我國自行車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也有自己投資建設的實驗室。在實驗室里,記者看到不少具備“特異功能”的檢測設備。一臺微電腦自行車路況試驗機,可以模擬多種不同路況條件。當自行車在該臺機器上測試時,各方面“素質”一目了然,最終的檢測報告更有參考價值。

“我們能生產出質量過硬的自行車,更能拿出有說服力的檢測報告。說到底,還是靠技術贏得了客戶的信任!”辛建生說。

好產品要靠“工匠精神”

“你猜猜看,跟國外機床相比,咱們的機床哪里最常掉鏈子?”在北京精雕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機床生產車間,公司執行總裁張保全給記者提了一個問題。

“不是操作軟件,也不是機床主軸,恰恰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螺釘。”張保全隨后揭開了答案。

一個小螺釘,竟成了中國機床“趕超”國外品牌的攔路虎,在旁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在張保全眼里,這挺正常:機床是個細活,容不得一點粗糙。各個工序環環相扣,任何一環出問題,所有環節的努力全泡湯。

“機床行業想要突破國外品牌的重圍,必須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也是精雕這么多年最大的取勝之道。”干了20多年機床的張保全,頗有感慨地說。

1994年,北京精雕科技從雕刻小胸牌起家。拼技術創新、靠細節取勝,精雕科技一步一個腳印,如今已成為專業服務于模具雕刻的機床制造“巨頭”。

在機床行業整體慘淡的今天,北京精雕科技去年出口1.38億美元,同比增長42.2%。

北京精雕最具創新能力的團隊,非產品設計團隊莫屬。該團隊承擔著精雕機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工作。從公司起步到現在,該團隊已完成300多種新型精雕機的設計工作,目前每年仍能推出5款新型精雕機。

主軸研發團隊是帶動精雕走向行業高端的主動力。高速主軸、精密功能部件,是企業沖擊高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正是靠著主軸研發團隊的努力,北京精雕才有了從行業中端向高端過渡的能力。

“機床行業是制造業的基礎,被譽為永遠的朝陽行業。”張保全說,行業雖然目前形勢嚴峻,有些企業日子不好過,但只要堅持創新,做好細節,生產出更多高品質的好產品,前景仍然十分廣闊。

?
熱點新聞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福建合立律師事務所 毛行熙、陳武、張英琴 律師 電話:0591-87921115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