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東南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亞頻道 >  中澳頭條
雪珥:澳對華與其扮“胡狼”不如做“橋梁”
分享到:
2016-04-18 09:53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黃藝

史上規模最大的澳大利亞官方代表團日前訪問中國,試圖拓展更大規模的經濟合作空間。

在經濟和政治兩個領域,澳大利亞的對華政策越來越展現出“雙軌制”的特性:經濟上不斷尋求與中國擴大合作,政治上則似乎傾向于扮演美國遏制中國的“副警長”角色,尤其近來在南海動作頻頻,引發全球關注。

五大因素推動澳大利亞在南海表現活躍

不久前,澳大利亞軍隊首次派兵參與美菲聯合軍演,輿論普遍相信,軍演主要針對的是中國。另外,澳大利亞國防部此前還公開表態,透露出追隨美軍、派遣軍機和軍艦在南海巡航的傾向。我認為,澳大利亞在南海表現活躍,背后的原因大致有:

首先,自身經濟與安全的需要。澳大利亞有60%的海上貿易需通過南海航道,因此的確對南海有強烈的關切。與美國作為地理上純粹的“域外國家”不同,澳大利亞至少還可算是南海的毗鄰國家。

其次,配合美國大戰略。澳大利亞的基本國情是“大國寡民”,國土廣袤、人口稀少,其軍隊包括預備役僅有8萬人,國防主要依靠老大哥的保護——先是英國、后是美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三國還訂立了軍事同盟,至少在防務領域,澳大利亞是美國不折不扣的“小兄弟”。

第三,選舉政治作秀。澳大利亞每3年進行一次全國大選,選舉政治的特點之一就是制造議題、吸引眼球。在這點上,澳大利亞與美國相似。不過,相對來說,在澳大利亞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市場比較狹小。

第四,增加對華談判籌碼。澳中兩國雖然經貿關系密切,但貿易的依托度并不對等:澳大利亞此前的對華出口主要是礦產品,對中國而言可替代性很弱,需求剛性強勁;中國的對澳出口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對澳洲來說可替代性很強,更多的后發國家如越南、泰國等都可以作為替補。諸如此類的不均衡直接影響到雙方經貿,導致中國對澳貿易長期逆差。但是,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對澳產品的依存度大大降低,澳大利亞亟需尋找新的籌碼。

第五,大國情結推動。隨著澳大利亞近二十多年的經濟發展和國力強盛,其精英階層不再滿足于僅僅擔任南太平洋諸島國的領袖,大國情結急劇上升,不斷試圖在更大的地區和全球事務上發揮更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在南海上的強硬姿態不同,澳大利亞也在一些方面展現了相對柔性的對華姿態:如美國第一次派軍艦到南海宣示“航行自由”后,澳大利亞并沒有中斷與中國的海軍聯合演練;再如其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同意中資企業租賃達爾文港,并堅稱這無損國家安全。

對華采取“胡狼外交”不如更好發揮平衡作用

在不久前公布的《國防白皮書》中,澳大利亞政府承認,隨著國力和軍事現代化的提升,中國將尋求在地區內發揮更大的作用,也將擁有更大的能力承擔地區和國際安全的責任。《國防白皮書》認為,中美之間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雙方爆發“大的沖突”的概率很低,但是針對東海、南海等一些分歧可能導致“摩擦”。《國防白皮書》認為,中美之間合作與競爭并存的關系,將是今后20年間影響澳大利亞防務安全的最大因素。

應該說,新版《國防白皮書》的基調,與2013年澳大利亞政府發布的另一白皮書《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類似。在2013年的白皮書中,澳大利亞明確表態歡迎中國的崛起。顯然,這樣的姿態展現了其政策中有別于美國的一面。

在澳大利亞看似矛盾的對華政策背后,閃耀著美國式“胡狼外交”的影子。所謂“胡狼外交”(Jackal Diplomacy),也被一些歷史學家稱為“搭便車外交”,指的是十九世紀后半葉美國奉行的對華政策。為了追求以最小的代價獲得與歐洲列強一樣的利益,美國對中國從不挑頭打壓,而是跟著英、法等“獅子”后面“撿漏”,對于中美雙邊關系則強調對話、友誼,從不主動對抗。這一政策由林肯政府的國務卿西華德力推,成為其太平洋戰略的基石之一,取得巨大成果。直到中日甲午戰爭之后,隨著美國國力提升,無法繼續藏在“獅子”背后,“胡狼”的角色才告終結。如今澳大利亞的南海角色定位,頗似“胡狼”,跟著美國這頭“獅子”后面,對于澳中雙邊關系則強調合作、友誼、互補。

“胡狼外交”的最大難點在于不能跟獅子跟得太緊,獅子倘或一個急轉身,揚長而去,“胡狼”就必須單獨直面對手,硬著頭皮收拾殘局。尤其是美國這樣的“獅子”,從來都是將自己的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對小兄弟們“始亂終棄”的事情沒有少做。

其實,澳大利亞完全可以推行遠比“胡狼外交”主動積極的對華戰略,那就是利用自己在中美大博弈中的砝碼地位,推動中美在最為敏感的防務領域化解對抗、增進對話,發揮好平衡器的作用,這樣既能更好地為澳大利亞謀取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也能加快澳大利亞邁向完全獨立自主大國的進程。(作者是澳大利亞華裔獨立學者)

熱點新聞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福建合立律師事務所 毛行熙、陳武、張英琴 律師 電話:0591-87921115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