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澳大利亞珀斯5月9日電 通訊:交中國朋友 當中文“學霸”
新華社記者趙博
“我學中文的秘訣就是交朋友。我現在漢字和語法不是很好,但是我的口語都是和我的中國朋友不停地說出來的。”第15屆“漢語橋”澳大利亞賽區的冠軍柯小獅頗有心得地介紹了自己學習漢語的經驗。
柯小獅是一個很開朗的大男孩。他與記者交談時,豐富的肢體語言和不時的玩笑話無不顯示出贏得冠軍后的那種興奮?!拔铱梢栽偃ブ袊?。我現在可以通過‘漢語橋’的提名有機會去中國讀書了?!?/p>
2013年柯小獅在美國讀完高中后,經介紹前往中國河北省秦皇島當英文老師。剛到秦皇島那會兒,柯小獅“舉步維艱”,由于語言不通,獨自出行時只能靠走路?!皠偟角鼗蕧u,打車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我與司機根本無法溝通?!笨滦—{說,“在這種情況下,我逼著自己學漢語,我就選擇‘打的’?!蓖ㄟ^這種逼迫自己的方式,柯小獅的中文水平直線上升。他認識到,語言環境非常重要。“我當時在秦皇島學習漢語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不停地和我的朋友說中文,他們也很樂于幫助我。”
秦皇島的經歷讓柯小獅對漢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中國11個月后,柯小獅回到澳大利亞開始系統地學習漢語。“我現在對漢語和中國文化越來越感興趣了。雖然現在我對漢字了解不夠多,但是我很喜歡中國的歷史。”
回到澳大利亞,沒有了中文環境,柯小獅就在學校里找中國留學生交流,和他們做朋友。“阿德萊德大學有很多中國留學生,我不斷地用中文與他們交流,我現在的室友就是來自中國。我們在寢室的時候就用中文交流,這使得我的中文口語提升很快。”
“漢語橋”比賽榮獲冠軍后,柯小獅不僅有機會代表澳大利亞到中國參加總決賽,而且還可以通過孔子學院申請留學基金去中國留學。“我想有機會去清華或北大留學?!笨滦—{說出了自己今后一段時間的打算。
像柯小獅這樣對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的大學生,在澳大利亞已經不是特例。目前,學習中文的澳大利亞人越來越多。張杰綺是澳博思公立小學中國文化語言教師,1994年從中國來到澳大利亞珀斯。“那個時候的澳大利亞很少有人學習中文。”張杰綺說,“現在基本上每個中小學都設有中文學習課程?!?/p>
2005年西澳大利亞大學與中國漢辦合作成立了孔子學院,經過10年推廣,現在全西澳已經有近30所中小學請來中國老師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課程。
促使澳大利亞人學習中文的原因,一是因為市場需求,另外是當地人開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西澳大學學習中文的學生已經不局限于文科生。有很多理科生也開始學習中文。”西澳大學漢語講師王力永說,“市場決定了對中文的需求?!敝袊c澳大利亞之間頻繁的經濟往來帶動澳大利亞就業市場對會說中文畢業生的需求,所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學習中文?!耙郧爸挥惺畮讉€大學生學習中文?,F在每年報名就有200多人。”王永力說。
來自中國浙江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過文英老師在西澳大學教授中文已經3年多。她發現,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利用空閑時間去學習中文。在他們看來,中文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更多的提升,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同樣來自浙江大學的邱理萌老師在教授中文過程中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中小學生喜歡中國文化課。他們覺得學中文很有趣?!芭d趣是讓學生繼續學習中文的動力,而良好的中文環境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中文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