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長于偉國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產品市場開拓的指導意見》。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會議指出,大力開拓工業產品市場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任務,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舉措。我們要適應互聯網經濟、服務型制造、工業4.0等經濟發展內在要求,積極支持企業開展營銷促銷活動,推動首臺(套)研發應用,建設產業集群平臺;大力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和電子商務,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強化省內企業協作配套,推動產業鏈整合,開展“手拉手”活動;著力拓展境內外市場,加強國際產能合作,鼓勵承接省外項目;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落實一業一策,加強品牌建設,促進全省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會議要求,各級政府各部門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要求,深入領會和踐行“親”“清”二字,構建新型政商關系,主動服務、規范運作,精準施策、有效落實,當好市場拓展的有力“推手”。
《指導意見》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十七項具體措施:
◎積極開展展覽促銷活動
1、開展“惠民便民”促銷。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全國性或區域性”惠民便民"展會促銷活動,鼓勵企業采取特色產品打折讓利、優質服務等多種方式參與活動。
2、支持企業參加展覽展銷。支持工業企業積極參加境內外展覽展銷會,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到省外促銷閩貨產品,鼓勵行業協會組織省內企業組團參加境內外展覽展銷。
3、推動首臺(套)研發應用。對經認定符合條件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含智能制造裝備),屬于國內首臺(套)的按不超過市場銷售價格60%、屬省內首臺(套)的按不超過市場銷售價格30%給予生產企業資金補助,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500萬元。
4、建設產業集群市場平臺。鼓勵各地在產業集中區域、產業園區、門戶網站建設產品展示平臺,對規模較大的重點產業集群要加快建設專業批發市場。
◎大力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5、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推動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變,開展與產品相關聯的工業設計、工程施工、產品租賃、產品售后保養維護與運營管理、產品二次開發等生產性服務,提升定制服務能力,擴大售后服務業務范圍。
6、加快電子商務發展。鼓勵龍頭企業與淘寶網、京東網、亞馬遜等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對網上年銷售額達1億元以上且在總銷售額中占比30%以上的工業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支持建設閩貨網上專業市場,對入駐實體企業50家以上、網上年銷售額首次超過1億元的平臺,給予運營方最高不超過100萬元獎勵。
7、加快營銷模式創新。鼓勵制造業企業面向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開展總集成、總承包和交鑰匙工程服務。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產業集群、大型網絡平臺等,組織行業性或跨行業性的營銷聯盟或產業聯盟。
8.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逐步建立規范有序的節能服務市場和完善的節能服務體系,積極扶持培育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建立市場化的節能服務機制,加快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
◎強化省內企業協作配套
9、開展產業鏈整合工作。對產業鏈條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環節,要促進產能嚴重過剩企業向補鏈環節發展。鼓勵企業由原來省外配套轉省內配套,鼓勵省內企業增加互采互購,支持省內中小企業為龍頭企業提供精準優質配套服務。對企業購置省內生產工業機器人的,省級財政給予企業設備投資額10%的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50萬元。
10、開展“手拉手”活動。對已列入省級制造業龍頭企業的智能裝備企業,通過帶動省內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新進入其產業鏈或采購系統,且當年向新帶動的單個企業采購配套產品1000萬元以上,按新增采購額5%給予獎勵,單個企業同一項目獎勵金額不超過500萬元,單個企業年度獎勵不超過800萬元。
11、開展協作配套對接活動。鼓勵省行業協會等機構開展全省行業性產品推介、供需對接、協作配套對接活動,對重點推介、對接會且參會企業達30家以上的,每場次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
12、優先選用名優特新產品。各地要抓緊編制名優特新工業產品推薦目錄,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目錄編制工作。
◎積極拓展境內外市場
13、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工業企業深入研究對接“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量身定制周邊國家市場需求產品。
14、鼓勵參與省外招投標項目。鼓勵承接省外工程項目的我省建設單位或承包單位,在項目建設中采購或指定我省工業產品。對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參與省外招投標項目中標,單個中標合同金額600萬元以上的,按合同金額3%給予獎勵,單個項目獎勵不超過300萬元,單家企業年度獎勵不超過500萬元。
◎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
15.制定落實“一業一策”。對當前市場需求疲軟的行業,行業主管部門要深入企業開展調研,抓緊制定“一業一策”開拓市場政策。對企業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成長企業在市場開拓中遇到的問題,要抓緊協調解決。
16、強化市場執法力度。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知識產權等部門要加大對假冒偽劣產品、“三無”產品、侵犯知識產權產品的執法檢查和打擊力度。
17、加強品牌質量建設。鼓勵我省工業企業加強品牌質量建設,鼓勵品牌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與市場銷售份額,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省里組織的各種標準制定、質量認定。(記者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