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東南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亞頻道 >  僑務僑訊
從"各掃門前雪"到"不平一聲吼" 華社呈現團結新貌
分享到:
2016-04-22 12:48 來源:中國僑網 責任編輯:黃藝

中國僑網4月22日電 據歐洲時報網報道,“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中國俗語對海外華僑華人同樣適用。人生地不熟、語言不相通,再加上有形無形的歧視與區別對待,“找朋友”同舟共渡成為海外僑胞理所當然之選。

然而,“海外中國人扎堆卻不團結”的說法卻不絕于耳。近日,悉尼大學澳籍華裔助教吳維的幾番辱華言論和焚燒中國護照的行為,更是引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追問。

吳維本人此前上傳到新浪微博上的照片。(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海外華人社會確實存在個別不夠團結的現象。對地緣性和親緣性的過度重視導致華人小范圍抱團割裂,新老華人移民交集不多,少數華二代進入上層后對底層缺乏“反哺”意識,這些都造成過去華人各掃門前雪的冷漠狀態。

隨著中國全球影響力的提升,海外華人群體的壯大,以及他們對商業和政治利益訴求的增強,如今的華社展現出了團結一致的新貌,華人群體也因而變得更加自信。

商業:抱團取暖 共享優質資源

餐飲業是海外華僑華人安身立命、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行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超過40萬家海外華人餐館,在歐洲更是“遍地開花”,不過很多餐館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傳統經營模式,呈碎片化發展。在當前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市場趨于飽和,競爭壓力加劇的背景下,很多華人決定抱團取暖。

2015年年底,荷蘭華人企業家集團正式運營,當時已有40多家大型中餐快餐企業加盟。在此之前,法國也成立了法國亞洲餐飲聯合會,力爭改變形象,改進質量,提升競爭力。中國國僑辦提出的“中餐繁榮計劃”也讓海外從事中餐業的華人與全球同行“抱團”探索中,為中餐經營謀得更好的發展。

3月31日,歐洲最大的華人時尚貿易商城——巴黎時尚中心開幕。(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孔帆 攝)

在南歐不少國家,百元店、小型零售店等也是華商傳統的營生手段。如今,這種小而精的經營模式日漸開始向多元化發展和抱團取暖轉型。意大利的多家華人大型百貨超市和歐洲最大的華人時尚貿易城——巴黎時尚中心都印證了華人抱團的迫切性。

政治:告別“啞裔” 華人集體施壓維權

近日,華人群體在政治領域最引人注意的事件非梁彼得案莫屬。19日,梁彼得以“刑事過失殺人”罪名被判處5年緩刑,外加800小時社區服務。很多聲音認為,這一判決與今年以來華人在全美數十個城市同步發起的示威游行不無關系。不少分析認為,它超越了單純的“挺梁”,而是一次在美華裔的“政治覺醒”。

而現在,事情正在發生著轉變。常駐美國的華文媒體人孫衛赤表示,近幾年,每當美國社會出現辱華言論或事件時,越來越多的華人會按照美國的方式走上街頭。像2008年CNN主播辱華言論、2013年ABC電視臺主持人的辱華言論等,都激起全美華人抗議。可以說,現在只要有損害華人利益和形象的事出現,就會有抗議。

另外,中國國力迅速崛起,使得新移民的自信心更強,遇到不公更樂于發聲。年輕移民對先進技術和通訊工具的掌握也使他們有條件組織大規模活動。

治安:求助+自衛 華人攜手抗擊暴力

在歐洲很多華人聚居區,針對華人的搶劫、偷盜、綁架等惡性刑事案件頻頻發生,嚴重擾亂了當地華僑華人的正常生活,讓他們蒙受了重大損失。每當遇到社會治安問題,華人都希望能夠贏得當地警方的支持,但如果不團結起來,很難引起警方的重視。

與此同時,法國美麗城商會的居民則與警方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固定交流機制。警察局的每個相關部門都要和美麗城商會及街區內的代表交流,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團結一致的華人居民就像是巴黎版的“朝陽區群眾”,而美麗城治安狀況的改善與這個機制建立的關系很大。

“重災區”華人成立了法國93省居民委員會,團結抗擊暴力。(圖片來源:歐洲時報記者孔帆 攝)

能夠獲得警方支持可謂事半功倍,然而并非事事都能進展順利。在法國歐拜赫維利耶市四路街,華人居民被搶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以前搶劫只是搶個包,現在是先把人打一頓,再搶錢。有的華人當天被搶完,第二天胳膊打著石膏上街還會被搶,劫匪甚至把石膏打開“關心”一下傷勢。搶劫已經變得瘋狂,連華人小孩子的零用錢都搶,不給就挨打。

當地華人在飽受身心的折磨之后,終于忍無可忍。他們通過微信群組織起來,建立了“治安緊急救援群”,成立了93省華人居民委員會,開始自救。被傷害華人開始陸續到警察局報案,提供有力證據,指認犯罪嫌疑人。到今年3月中旬,他們已將署名劫匪告上法庭,送進監獄,讓他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也振奮了成員們抗擊暴力的信心。

從前,華人群體常常受到不公正待遇和職責,往往就是擊中華人不團結、不集體發聲這根“軟肋”。從“莫管別人瓦上霜”到“路見不平一聲吼”,一個團結和諧的華社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自身權益,風風火火走世界。

熱點新聞
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福建合立律師事務所 毛行熙、陳武、張英琴 律師 電話:0591-87921115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