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們,尤其是新移民,在遠離家鄉和親人的異國他鄉,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在困境中,如果有人能夠幫一把,那該有多好!
這件事,有人真的考慮到了。
本著“以人為本、為僑服務”的宗旨,自2014年以來,已有兩批共32家“華助中心”陸續掛牌。他們立足當地僑胞的實際需求,開展了一系列的為僑服務活動:
——捐款援助僑胞家屬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今年2月21日晚,旅居意大利米蘭的僑胞蔣德勝疑因心臟病猝死。得知消息的妻女找親戚借錢來到米蘭辦理喪事。因為語言不熟,一籌莫展的他們來到了米蘭華助中心。
華助中心的負責人周建煌接待了蔣德勝的妻女,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新任會長李秀桐當場拿出1000歐元捐助母女安頓生活。前任會長周斌則親自聯系了米蘭的殯葬公司,把蔣德勝的后事委托殯葬公司處理,所有費用由他結算。
除此之外,米蘭華助中心的微信平臺更發出了為她倆籌集善款的愛心倡議書,十幾個小時就收到了捐款一萬多歐元。這讓母女二人非常感動,她們說,盡管家庭遭遇不幸,但與她們素昧平生的意大利華僑華人通過米蘭“華助中心”給予她們如此大的幫助,讓她們感受到了同胞們血濃于水的溫暖。
——救助暴力犯罪華人受害者
前段時間,法國大巴黎地區93省四路街區華人居民經常遭受暴力搶劫,歹徒作案手段變本加厲,華人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以前只是搶包,現在是先打人,再搶劫。很多被搶華人甚至被強行脫下衣服,如果歹徒沒有搜到現金,就會再打一次,并兇狠責問:為什么不帶錢?!很多被搶華人身心受到了巨大傷害,并且不敢報警,讓歹徒逍遙法外。當地華人代表成立93省華人居民委員會積極展開互助。
3月中旬,法國華僑華人會“華助中心”一行四人前往四路街區,看望暴力搶劫犯罪活動的受害華人,送上了代表支持和慰問的援助金。“華助中心”工作組還與華人居委會代表舉行座談商討對策。
此前,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池萬升還前往法國巴黎一家兒童醫院,看望前不久在巴黎13區被法國慣犯駕車重創的華人父子,向其表達慰問和支持并送上慰問金,并將繼續關注事態發展以提供后續幫助。據介紹,法國“華助中心”自成立以來,已經對多位困難僑胞伸出了援手,送去了溫暖。
——向西班牙小城贈中文書籍
如今,華人在西班牙社會擁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為了幫助西班牙當地的華僑華人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獲得更好的發展,馬德里華僑華人互助中心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活動。近日,向Móstoles市捐贈中文書籍的活動在該市圖書館舉行,此次捐贈的書籍全部為兒童和青少年讀物。
通過這些中國兒童讀物,能讓當地的無論是中國的還是西班牙的孩子通過一種新的方式認識和了解中國文化,通過語言和書籍融入中國文化。
西班牙青田同鄉會會長倪曄敏先生在致辭時講到:“中文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的贈書活動對該市的華僑華人后代和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西班牙孩子意義非凡。” 華僑團體贈送的這些書籍承載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美好前景,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堅實橋梁。
——編制印發當地生活“小指南”
2016年2月2日,在北京召開的海外“華助中心”2016年度工作會議上,與會人員從各地帶來的“生活指南”擺滿了會場內的展臺,大家紛紛表示,事實上,以“印發一本生活指南”為代表的華助中心“七個一”基礎服務項目建設,已經在海外遍地開花。
《西班牙生活指南》、《生活葡語100句》、《澳大利亞華人生活指南》、《安哥拉中國總商會華助中心惠僑手冊》……近兩年來,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相繼收到了符合當地國情的生活指南,內容涉及僑胞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這些由各地“華助中心”編制印發的“小指南”,雖在名稱、版式、內容上均不盡相同,但都是最直接、實在的“華助服務”。
除此之外,還有:
——巴西圣保羅火災,華人店家損失慘重,圣保羅華助中心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迅速趕赴現場,開展救助工作。
——意大利一華文學校臨困境,僑團展開援助防止華僑子女失學。
——西班牙華助中心辦招聘專場,為留學生搭建就業平臺。
……
“關愛、幫扶、融入”的“華助理念”正由各地的華助中心傳播給華僑華人們,為僑胞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華助服務”。
你了解“華助中心”嗎?
“華助中心”是結合僑胞在住在國遇到的困難和需求,在現有服務僑胞工作的基礎上,發揮僑團或服務機構自身能力和優勢,倡導建立起來的為僑服務平臺,通過開展敬老、扶弱、救急等幫扶關愛活動,從而逐步實現惠及僑民、扶助友族、回饋社會、促進融入、團結互助的和諧僑社。
過去兩年里,各地“華助中心”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發展,積極完成搭建一個網絡、開通一部熱線、組建一支法律援助隊伍、組建一支志愿團隊等基本服務項目。
“華助中心”依托華人社區,成為了像家一般的存在,有困難,有需要,都可以在這里得到幫助。幫助是互相的,只要每個人都能將“互助”的精神傳遞下去,海外華僑華人朋友們將更加幸福團結。(來源:中國僑網官方微信,編輯:張蕓蕓,ID:qiaow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