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臺 非遺之花重煥生機
永安貢席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參展。 貢川鎮供圖
鄧麗娣尤為重視貢席的品質,始終堅持以精細的傳統技藝進行草席制作,為貢席制作技藝的保存與傳承作出了一定貢獻。除了利用莞蒲草打制貢席外,巧手的她還經常用莞蒲草編織家具用品,如收拾雜物用的收納籃、盛菜籽用的小方籃等。此外,鄧麗娣還攜自編自演的《貢席舞》參與永安市農村技藝演出,使得貢席更具知名度,對其傳播大有禆益。
然而,鄧麗娣對貢席技藝的傳承仍有擔憂。記者了解到,原有種植席草的土地被陸續開發,導致席草種植面積急劇減少。再加上貢席本身處于沒有生產標準、沒有商品標識和品牌包裝的狀態,僅限于民間交易,無法進行市場推廣。鄧麗娣告訴記者,老手藝傳承不下去,最關鍵的原因是受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席草成本和人工成本過高導致草席利潤低,嚴重打擊了年輕一代的積極性。
割草工人收割莞蒲草。 受訪者供圖
幸運的是,貢席技藝的傳承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重視。為更好地傳承和保護貢席制作工藝,貢川鎮出臺《關于扶持永安貢川草席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出扶持農戶種植席草及基地建設的措施,鼓勵農戶種植席草、制作草席。2019年,貢川龍嶺村種植的37畝莞蒲草迎來大豐收。
此外,當地還采取了能人領辦、政府扶持的方式,建立了“草席專業合作社”,提升席農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2017年,合作社成員姜秀連、李順貞、劉玉清等人到鄧麗娣家中,學習傳統手工編織貢川草席技術。學成歸來后,姜秀連、李順貞、劉玉清等人共編織了14床草席。姜秀連獨自編織的一張1.4米長的草席重3.9公斤,草席紋理緊密。
貢川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和傳承貢席文化促進了產業扶貧,特別提高了弱勢群體的自我造血能力,實現了農民增收。同時,有利于推動貢川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把席草種植和貢席制作過程中的觀賞性和體驗性與古鎮文化旅游相結合,填補旅游市場中的空白,促進了特色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