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精湛 細微之處獨具匠心
鄧麗娣教小孫女制作貢席。 永安融媒體中心供圖
對格、送草、打壓,“刷”的一聲,一根細長的席草緊緊拴進了席面,編織者幾乎不用起身,向上一推,又是一個重復動作……1月13日,在貢川鎮鄧麗娣老人的廳堂里,記者目睹了這樣一個手工制作貢席的場景。
鄧麗娣告訴記者,織貢席要先在織席機的扣子上穿麻繩,1.8米寬的席子要穿73根麻繩。麻繩穿好后,再一根一根穿草,全部由手工完成。一張貢席制作下來,通常需要一天半到兩天時間。編織一床縱橫交錯、涇渭分明的貢席需要上下拉動木梁1000多次。
草席制作離不開手工挑選材料與編織,制作出來的草席密度均勻、密不透水,可以說是經久耐用,在當地農村很多人一床貢席使用大半輩子是很常見的,除了草席顏色微微泛白,原本帶點淡淡青草色被歲月抹去了痕跡,但睡在上面依舊能聞到淡淡的青草芳香,可見貢席工藝的精湛。
鄧麗娣的愛人檢查織好的貢席質量。 陳莉莉 攝
看著已經織好的貢席,記者一眼就能看出貢席的鎖邊工藝區別于一般的草席,特殊的原草手工鎖邊方式保證了席子不易松散,牢牢地咬住了每一根席草。從外觀上來看,貢席采用的是特殊的原料莞蒲草都對半剖開后,再由手工編織更細密結實,而普通席草沒有剖開,機械直接編織導致成品稀疏。此外,鄧麗娣拿出柜子的一團線球,她告訴記者,她織的貢席里面都是用四根纖維麻繩作為牽引,使得席子結實不易變形,同時也讓席子變得厚實,可普通的草席僅僅是用單根化纖線做牽引線而已。
“目前市面上買的草席基本都是機器編制的,漂亮是漂亮,但做工再好,也難以達到‘站立不倒,滴水不漏’的說法……”據當地村民介紹,這個草席更神奇的是有很多保健功效,睡在草席上不患風濕,當嚴冬臘月睡草席,可以不用床墊,赤膊睡在上,很快就能暖和起來,如在炎熱的夏天,睡在上面有一股清涼的氣味撲鼻而來。
據了解,編織貢川草席的席草——莞蒲草,對土壤的要求特別高,需種植在特有的沼澤山壟田里,田里常年要有山泉水流動,保證土壤的濕度,長出的莞蒲草纖維長,柔韌性強,不易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