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東南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亞頻道 >  中華文化
“葉笛”悠悠:“鄉野小技”登上“大雅之堂”
分享到:
2019-11-26 18:01 李凌生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世彬

創體系 廣收徒

今年7月,一場由韓國樹葉吹奏協會主辦的葉笛國際交流活動在首爾舉行,63歲的謝秀山等三人作為中國大陸的吹葉代表應邀出席活動。憑借著強大的實力,中國代表團成為本次活動的焦點,“我們被安排在大廳中間最好的位置”。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能參加這樣的國際交流活動非常高興。”作為樹葉吹奏龍巖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謝秀山說,韓國之行讓他大開眼界,同時也對中國的吹葉技藝更加自信,“韓國、日本等地習慣用的是草葉,音色也比較稚嫩,不如我們樹葉吹出來的渾厚、有穿透力。”

謝秀山在公園練習樹葉吹奏。 東南網記者 李凌生 攝

同樣是邱少春的弟子,與鄒開煌不同的是,謝秀山在年輕時就已經學會了樹葉吹奏。“雖然也會吹小曲,但水平和邱老師差太遠了!”正是在鄒開煌的引薦下,謝秀山認識了邱少春并拜入門下。“邱老師告訴我怎么處理連音、停頓等技巧。”在謝秀山看來,除了爐火純青的吹奏技藝,更難能可貴的是,邱少春總結提煉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而這是他與其他吹葉藝人最大的差別。

“如果沒有理論指導,樹葉吹奏技巧很難掌握,技藝的傳承也比較困難。”通過二十多年的實踐和摸索,邱少春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穩定、科學的樹葉演奏技藝及教學方法。“我把整套體系分為呼吸、選葉、演奏、概念、意念五大環節,幫助學員全面系統地了解樹葉吹奏。”邱少春在自己的樹葉吹奏培訓班大力推廣這套教學方法,許多學員在幾個月內就吹出了完整的曲調。

今年暑假,由邱少春主講的樹葉吹奏輔導班如期在上杭舉行。近一周的時間里,輔導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教師、家庭主婦等不同職業近百名吹葉愛好者,而這樣的培訓已經連續開展了3年。

“樹葉吹奏取材簡單,入門門檻低,非常適合民間推廣。”邱少春說,樹葉吹奏源于民間,如今能夠回歸民間,豐富群眾的藝術生活,他樂見其成。

建基地 揚技藝

今年國慶期間,一部由上杭縣樹葉吹奏協會傾力打造的樹葉吹奏《我和我的祖國》原創視頻在當地朋友圈廣為流傳。令出品方沒想到的是,這部獨特的作品迅速在網上躥紅,幾天時間里先后被市里和省里的官方媒體轉載,并最后被新華社視頻部編輯采用。

在這部原創視頻里,邱少春帶著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的學生和一群吹葉愛好者擺出不同造型,用深情款款的“葉笛”曲調表達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祝福。

“2017年,我們率先將樹葉吹奏作為特色教學項目引進學校,并成立了傳承基地。”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鄧長新說,學校為樹葉吹奏配置了專門的老師、編制了校本教材,還成立社團每周為孩子們開展培訓。正是基于良好的教學基礎,該校在師生中分別成立了幾個較為穩定的表演團隊,其中更有30多名教師成為縣樹葉吹奏協會的骨干成員。

邱少春在上杭縣廬豐民族中學上樹葉吹奏課。(上杭縣樹葉吹奏協會供圖)

“除了實驗二小,現在上杭一中、二中、廬豐中學、才溪中學等都已經建立了傳承基地。”據上杭縣樹葉吹奏協會秘書長藍曉霞介紹,在邱少春的不懈努力和積極奔走下,樹葉吹奏如今在杭城遍地開花,僅學校的學生學員就有300多人。

盡管每個傳承基地都有專門的老師,但邱少春還是盡量自己上課。“幾乎每隔一兩周就回來一次,回來也是馬不停蹄地各處講課。”因為工作關系,邱少春常住在福州,在藍曉霞看來,如此頻繁在兩地奔波已屬不易,更別說他從事的完全是義務教學。“為樹葉吹奏,邱老師付出很多。從他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一種對藝術的執著和強烈的責任感。”藍曉霞說。

邱少春與廬豐民族中學樹葉吹奏學員演出后合影。(上杭縣樹葉吹奏協會供圖)

一路走來,經歷過許多艱辛,邱少春坦言,樹葉吹奏能取得今天這樣的進展離不開政府的助力。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前不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文件確立了要加強挖掘、梳理和研究的客家優秀傳統文化遺產項目,上杭的樹葉吹奏技藝赫然在列!此外,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今年縣里還物色了一整層400多平米的空間,作為上杭縣樹葉吹奏協會新的辦公場所,“我們計劃將其打造成集辦公、培訓為一體的樹葉吹奏展覽館,現在即將進入設計和裝修階段。”邱少春相信,展覽館的建成將為樹葉吹奏的傳承和發揚提供更多便利,這項古老的非遺項目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1  2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福建合立律師事務所 毛行熙、陳武、張英琴 律師 電話:0591-87921115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