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5日電(張文婷)退休人員又迎一大利好,曾經“每年一跑”的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將取消。今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在專題發布會上表示,將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今后,各地不得再要求參保人在規定時間段到指定地點或窗口進行集中認證。
從前,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人員(如離退休人員)都需在每年集中進行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證明自己還活著,有資格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由于認證人員多為年歲較大的老人,這一模式在各地飽受群眾詬病。
現在,取而代之的是構建以信息比對為主、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與遠程認證服務相結合的認證服務新模式,“寓認證于無形”,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值得注意的是,開展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目的是從制度上保障基金安全、維護全體參保人員合法權益,這是國際上通行做法。
但針對這類工作不夠人性化等問題,人社部決定全面停止集中認證工作。游鈞表示,目前各地都在抓緊組織實施,不再要求參保人在規定時段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認證。在進一步強化便民服務各項舉措的同時,依法依規嚴查冒領社會保險待遇的行為,加強風險防控,從源頭上堵塞漏洞,切實維護社保基金安全,維護參保人員合法權益。
互聯網、大數據完成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
開展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是保障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果全面取消此類資格認證,那么基金安全如何保障呢?
針對這一問題,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賈懷斌表示:“全面取消集中認證,并不是不要認證了,而是要構建以信息比對為主、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與遠程認證服務相結合的認證服務新模式。”
賈懷斌進一步解釋了新模型運行方式,首先,全面開展信息比對認證服務。充分運用人社部門建立的全民參保登記庫、持卡人員數據庫、就醫結算數據庫、業務監測數據庫等數據資源,按月開展數據比對,分析判斷參保人的領取待遇資格。積極與公安、民政、衛生健康等部門開展業務協作,實現與人口管理、殯葬、就醫等方面的數據比對,還要與乘坐飛機高鐵等實名驗證場景的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應用,核實參保人員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這項措施可解決大多數人的認證問題。”他說。
對于信息比對不能確認待遇領取資格的人員,賈懷斌表示,原則上要結合全民參保計劃和退休人員社會化服務等工作,由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通過組織健康體檢、文體活動、走訪慰問等方式開展認證,對行動不便者要提供上門服務,讓認證對象切實感受到服務帶來的便捷和尊嚴。
針對異地居住人員,賈懷斌強調,各地不得要求參保人返回參保地進行認證。可通過推廣基于互聯網的生物特征識別認證、手機APP遠程認證等服務渠道,使服務對象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認證。對于國外(境外)居住人員,人社部正加緊與有關部門進行磋商,盡快改為通過互聯網進行視頻認證。
建立誠信體系懲罰欺詐、冒領社保者
對于取消資格認證后,可能出現的欺詐、冒領問題,游鈞表示,為維護基金安全和廣大參保人的利益,人社部將強化事中、事后的監管手段,通過完善立法、強化信息技術的手段堵住漏洞,讓以身試法的人得不償失。同時,通過加強誠信體系的建設,實施聯合懲戒,讓違法、失信者處處受限。
社保經辦工作直接面對億萬參保群眾,具有 “點多”“線長”“面廣”等特點,賈懷斌表示,未來,人社部還將提升服務水平,轉變各類經辦服務方式,推行異地業務“不用跑”,無謂證明材料“不用交”,重復表格信息“不用填”。全面清理煩擾企業和群眾辦事的各種表格、證明和材料,簡化優化服務流程,切實拿出簡除繁苛、方便群眾的務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