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媒體11月26日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于當地時間11月26日表示,他們在大堡礁一處地方培育珊瑚,成功地將其移植到另一區域,希望這項研究計劃有助于恢復全球受損的生態系統。
在澳洲東岸外海的赫倫島進行實驗中,研究人員2016年底收集大量的珊瑚卵和精子,培育成幼蟲,然后移植到受損珊瑚礁的區域。他們在大水槽內培育數以百萬計的珊瑚幼蟲,然后以大型水下網狀帳篷把它們放在珊瑚礁上。8個月后,研究人員回到現場,他們發現珊瑚幼蟲存活下來并且長大。
首席研究員、澳洲南十字星大學教授哈里森(Peter Harrison)表示,這項新研究的成功不僅可以應用于大堡礁,也具有潛在的全球性意義。他指出,這顯示他們可以在天然珊瑚幼蟲供給受創的地方,開始恢復并修復受損的珊瑚群體。
這位教授解釋說,他的大量幼蟲修復法和現行珊瑚造園方法不同,珊瑚造園(coral gardening)先把健康的珊瑚拆解,然后把健康的分枝插在珊瑚礁上,希望它們能夠再次生長,或是在保育室培育珊瑚,然后移植。
哈里森對于自己的方法十分樂觀,他認為有助于更大面積的珊瑚礁復育。先前,他已在菲律賓成功實驗過,實驗地點的珊瑚礁受到炸魚嚴重破壞。哈里森強調,研究結果充滿希望,他們的努力顯示,加入高密度的珊瑚幼蟲可以成功產生更多數量的珊瑚。
大堡礁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珊瑚活體結構,目前正遭受空前的連續第二年珊瑚白化之苦,是氣候變遷造成海水溫度上升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