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6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波蘭召開的委員會會議上,決定不將澳大利亞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但指出氣候變化仍然是大堡礁最嚴重的威脅,呼吁澳大利亞政府加強保護工作。澳大利亞政府對這一決定表示歡迎。
澳環境部長弗里登伯格(Josh Frydenberg)稱這是澳大利亞的“大贏”。他在澳廣播節目中說:“我們正在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動,確保這個偉大的奇跡在今后一代人中保持活力和健康。”
近年來,澳大利亞的大堡礁環境惡化,是否應該被列入瀕危遺產名錄頗受爭議,史無前例的珊瑚白化事件加劇了關于教科文組織是否應該改變澳大堡礁地位的爭論。分析認為,把一個景點列為“瀕危”可以幫助解決威脅,例如,避免過度曝光。
在本周早些時候發布的決定草案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澳大利亞已經在《大堡礁2050長期可持續計劃》下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來保護大堡礁。但是,它批評澳大利亞在改善水質方面進展緩慢,指出一些保護目標“預計不會在預期的時間范圍內實現”。遺產機構呼吁澳大利亞2019年12月前全面更新保護計劃。
關于《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自1994年以來,為保護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加強了文化遺產的監測工作,將存在嚴重問題的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敦促遺產所在國家采取措施修復和保護文化遺產。《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設立是為提醒國際社會,部分文化遺產正在受到威脅。對于此事,各國態度不一。有的國家將其與本國的名譽和主權聯系在一起,只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不肯被列入《瀕危名錄》;有的國家不愿將自己無力有效管理的遺產列為瀕危遺產,以改善世界遺產的管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