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 “王為般卜”龜甲刻辭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中華文明是世界幾大古老文明之一,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不能不重視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經過長時間的探討,學術界對中華文明的一些基本問題逐漸達成了共識。下面我就講講中華文明的幾個基本特點。
中華文明的原生性
中華文明是在歐亞大陸東部產生的一支原生文明。近代以來,歷史學者通過對考古學、古人類學、古文字學、民族學等文獻資料的綜合研究,逐漸揭示出中華遠古歷史在我國大地上發展的基本脈絡。從目前的材料來看,至少在100萬年前,人類已經在中國廣大的區域內活動。比如重慶巫山人距今約200萬年,云南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陜西藍田公王嶺和湖北鄖縣發現的人類頭骨化石也都接近或早于100萬年。近幾年發現的一些遺址,有的也可能接近200萬年。從上述的云南元謀人、陜西藍田人等“猿人”,到廣東韶關馬壩人、山西襄汾丁村人等“古人”,再到北京山頂洞人、四川資陽人等“新人”,三個階段構成原始人類時期。
根據考古成果研究,我國稻作農業文化可推進到1萬年前。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已經難以想象1萬年以前祖先的生活方式。經過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的發展,中華文明經歷了從起源到逐步形成的過程,社會的復雜化程度更加明顯。夏、商、周時期逐漸進入高度發達的階級社會,再經過秦、漢及其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的發展和衰落,中華文明走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在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中,夏鼐先生和蘇秉琦先生都提出過十分重要的見解。夏先生認為,文明的起源應該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蘇先生認為中國文明的起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應該有不同的模式,有原生型,還有次生型和續生型,最后才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統一的國家。他們這些論述的正確性不斷被新的考古發現和學科研究成果所證明。
特別是考古發掘資料表明,公元前3500年前后,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漸漸出現了一些新的現象。北方地區,分布于內蒙古東南部和遼西地區的紅山文化晚期遺址中,發現了代表紅山文化最高層次的中心聚落的大型祭祀建筑群、積石冢及以玉雕龍為主的隨葬玉器群。南方地區,長江下游的杭嘉湖地區,發現了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的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遺址群,遺址群中心有莫角山大型宮殿建筑基址等。這些發現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了中華文明的原生性特征。
中華文明的可信性
我國古代文獻中,把黃帝和炎帝時期作為中國歷史的肇始期,把夏代作為第一個王朝。中華文明被認為具有五千年的歷史。作為歷史依據,見于司馬遷的《史記》。但《史記》對黃帝和炎帝乃至堯舜禹時期的記述都屬古史傳說的范疇,對夏代歷史的記載也極其簡略,很難據此全面地研究當時的歷史。
正因為如此,國內外學術界有人懷疑中國是否真正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部分國外學者甚至懷疑夏朝是否真正存在過。要解決這一問題,消除學術界存在的種種疑慮,僅僅依靠古代文獻是遠遠不夠的。近50年來,我國考古學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發現為我們研究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20世紀80年代,夏鼐先生在名著《中國文明的起源》中,提出了用考古學研究我國文明起源需要著重探索三種標志性遺存,即作為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活動中心的城市、文字、冶煉金屬,被稱為“文明三要素”。
一是關于城市。我國已經發現不少古代城址,其中較大規模的城址至少在仰韶文化的晚期已經出現。如河南鄭州西山古城遺址、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遺址,始建距今都已超過6000年。而更多的古代城址,出現于稍晚的龍山時代,地點分布更為廣闊。
二是關于文字。我國發現最早的古代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這是完備而成熟的文字。在商代之前仰韶時期與龍山時期的陶器上,都發現有許多刻畫的符號,特別是諸如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出現的一些符號,普遍認為與文字有關。大汶口文化有符號的陶器,時代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良渚文化陶器上和玉器上的文字,則大約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300年。
三是關于冶煉金屬。在我國出現很早,如在陜西姜寨遺址發現的半圓形黃銅銅片,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銅器;在甘肅林家遺址發現的小銅刀,屬于馬家窯文化,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器。
早在1959年,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就根據古代文獻記載的夏王朝主要活動區域進行考古調查,在河南豫西發現了偃師二里頭遺址。經過近50年來對遺址的發掘工作,在近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發現有縱橫交錯的道路,大型宮殿建筑遺跡,青銅器冶鑄、燒陶、制骨等手工作坊址和各類墓葬,出土了高等級的青銅禮器、玉器及各類陶器等,反映了我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王權形成。
1928年,我國學術機構首次組織對殷墟的發掘,考古發現和科學研究成果,進一步證實了文獻中只有零星記載的商王朝的存在,更使《史記·殷本紀》等文獻所載內容成為信史。殷墟出土的15余萬片甲骨,不僅證明古老的漢字是獨立起源的,還提供了我國古代獨立的文字造字法則。這對3000年以來的我國文化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至今仍為世界上1/4的人口所使用。在冶煉金屬方面,殷墟是出土商代銅器最多的遺址,總數約6000件,其所展示的高度發達的創造文明成果的技術手段是獨有的,也充分證明了中華遠古文明的可信性,并為最終形成更為完整、系統的結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者單霽翔為故宮博物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