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SENAU INDEX

讓每一株古樹名木都枝繁葉茂

2021-06-04 15:30 張輝 李建輝 黃海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陳美玉

永泰縣春光村古榕樹群

德化縣美湖鎮的福建樟樹王

世界面積最大的古水松林——福建屏南水松古樹群

古田會議會址古樹環抱

東南網6月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李建輝/文 黃海/圖)6月1日,《福建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古樹名木是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我省自然條件得天獨厚,人文積淀悠久深厚,坐擁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長出牙齒”的管理辦法直指保護不力、保護不當等現實問題,推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走向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同時,我省通過信息化管理、科學保護、社會參與、活化利用等手段,努力讓每一株古樹名木都枝繁葉茂。

守護古樹名木與鄉愁

走進福州馬尾造船廠,一座五層高的尖頂法式鐘樓,寂寥地矗立在東側一隅。一個多世紀前,還未剪去長辮子的船廠工人,就伴著這鐘聲學習建造軍艦。鐘樓側前方是一株參天巨榕,濃蔭覆地,枝繁葉茂。樹蔭掩映處,一塊飽經風霜的石頭上,“沈公榕”三個字隱約可見。

這株與船廠同齡的古樹,見證了中國近代海軍的誕生,親歷了福建造船業的興衰沉浮。

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憑著堅船利炮野蠻轟開了中國的大門。1866年,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呼聲中,馬尾造船廠奠基動工,正在福州家中守孝的沈葆楨出任船政大臣。地處閩江出海口的馬尾地勢低、土質松,開荒者們在廠房周邊遍植榕樹以加固土層。“沈公榕”便是沈葆楨帶頭栽下的第一株榕樹。

生根、吐芽、成林;建廠、造船、辦校。從那時起,“沈公榕”與馬尾造船廠同氣連枝,休戚與共。100多年后,船廠早已另辟新址,向著更廣闊的海域揚帆遠航。一路同行的“沈公榕”卻依然在原地守候,仰望著歷史的天空。

探尋福建的歷史,古樹名木是重要的切口。

最近一次全省名木古樹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省現有古樹名木10.8萬株,其中城市規劃區內0.6萬株,區外(不含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10.2萬株。

2018年,福建12株古樹在“中國最美古樹”遴選中脫穎而出,數量為全國之最。寧化縣樹齡800余年的“福建長苞鐵杉王”、屏南縣樹齡1200年的“福建馬尾松王”、漳平市樹齡2100余年的“福建水松王”……每一株古樹名木的背后都有一段悠長的歷史,不舍晝夜地將滄海桑田、記憶鄉愁刻進年輪里。

盡管福建歷來重視古樹名木保護,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個別地方存在保護意識不強、重視不夠、資金無保障、職責不明確、措施不科學、養護不落實等問題,導致許多古樹名木缺管、失管。”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說,步入衰老期的古樹,樹勢減弱,抵抗病蟲害與天災的能力不足。2016年,廈門市同安區一株400多年高齡的古芒果樹,便在臺風“莫蘭迪”中轟然倒下,令人惋惜。

人為因素更為致命。過去,盜砍亂伐、亂移植、亂釘亂劃、亂堆亂挖等破壞現象偶有發生。

位于福州市倉山區的“貝殼杉王”,則遭遇另一種意外——對這株曾與鼓樓區的“香樟王”、鼓嶺的“柳杉王”、福州植物園的“紅榕王”共享福州“四大樹王”美譽的古杉樹,當地居民與地方政府呵護有加。但大約10年前,160多歲的“貝殼杉王”驟然枯死,原因為周邊圍砌實心護欄填土過高,影響樹體正常生長。

建章立制,探索古樹名木保護科學長效路徑,守護共同的鄉愁,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期許。

匯聚保護古樹名木合力

保護古樹名木資源,首先要明晰家底,不落下一棵樹。

2015年,福建被列為全國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普查首批試點省份。在拉網式調查中,逐株逐群實測、填卡、拍照、定位。借助福建省古樹名木管理信息系統,福建為10.8萬株名木古樹建立了電子檔案,實現對資源總量、種類、分布情況、保護現狀等的動態監測。

家底清楚了,保護便有的放矢。

保護要“零容忍”:嚴禁未經審批采挖、移植古樹名木和天然大樹;依法嚴厲打擊盜砍盜伐和非法采挖、運輸、移植、損害等破壞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境的違法行為;對工程建設未經審批、未采取有效避讓措施的,堅決依法依規從嚴查處。

保護要科學有效:在全國率先出臺福建省地方標準《古樹名木養護與復壯規程》,在日常防腐、防雷、修補樹洞、改良土壤、支撐樹體、修剪枯枝、除治有害生物等環節,提供操作指南,避免保護性破壞。

然而,保護古樹名木,錢從哪里來?

“不少樹齡較大的古樹,樹干空心,樹根、樹皮、枝葉等器官退化,營養匱乏,樹勢衰弱,深受白蟻等病蟲害困擾。”福州市林業局副局長馮平說,根據專家測算,搶救復壯一株古樹,動輒數十萬元,壓力不可謂不大。

此前,古樹名木保護經費尚未列入福建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由于缺乏經費保障,古樹名木保護措施難以實施或實施不到位,每年都有部分古樹名木因此瀕臨死亡甚至死亡。

本月開始施行的《福建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古樹名木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但加大財政投入僅僅是一方面,引入社會力量、動員全社會參與,才能匯聚起保護合力。

去年3月的一場暴雨,讓福州市永泰縣洑口鄉一株具有150多年歷史的樟樹元氣大傷——主干主梢折斷,亟待搶修性復壯。古樹名木財產損失險,成了這株古樟樹的“速效救心丸”。經過勘查定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永泰支公司理賠6244元,用于災后修復。

“早在2019年,我們就選取409株古樹作為試點保護對象,投保古樹名木損失險和古樹名木公眾責任險。”永泰縣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程保鉬說,獲賠的保險金納入古樹保護修復基金,用于具有針對性的救護措施。目前,全縣投保古樹數量已達1423棵,保險金額近440萬元,其中最大樹齡805年,平均樹齡200年。

保險手段撬動了古樹名木保護,捐資認養則為社會公眾參與古樹名木保護開拓了渠道。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40周年來,義務植樹的內涵不斷延展,履“植”盡責的形式日益多元。在我省,公眾不僅可以通過造林綠化履行義務植樹責任,還可以通過認種認養、捐資等方式為綠色助力。每年,省綠化委通過福建全民義務植樹網公布一批古樹名木,公眾可通過線上線下開展捐資認養。

讓古樹名木“活”起來

永泰縣梧桐鎮邱演村,因為一座古樹微公園,成為周邊游客的打卡點。

大樟溪畔,一株400多年樹齡的小葉榕蒼勁挺拔,高聳入天,宛如撐天巨傘,庇護著村莊古厝。地下的景象同樣壯觀,經年累月,古榕的根莖已一路延伸,橫跨大樟溪,抵達對岸。在村民眼中,這蘊含著“同宗共祖脈相連”的美好寓意。以古榕為中心,周邊還錯落有致地分布著40多棵百年油杉,他們的平均樹齡達到450多歲。

“古厝大都沿溪而建,周邊為沙質地,歷史上水患頻仍。”村黨支部書記陳掌平娓娓道來古樹群的故事,“為保長住久安,先人沿大樟溪密植油杉和榕樹,以防水土流失,確保人居安全。”

歲月流轉,它們逐漸成長為村莊的守護者。但隨著村莊常住人口越來越少,承載著記憶與鄉愁的古樹逐漸被淡忘。枝葉枯黃、白蟻侵害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古樹微公園,讓曾經的記憶與鄉愁重新回到村民的生活。

“我們在古樹周圍砌上石頭圍欄,對路面進行整理,清除雜草等措施,保護古樹的生長環境,建設以古樹群落為主題的生態公園,組織專人開展日常巡護與專業養護,為村民提供了休閑的好場所。”陳掌平說,如今這些大樹欣欣向榮,重新煥發出活力。眼下,邱演村正規劃發展鄉村旅游,充滿韻味的古樹微公園,成了一大賣點。

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如何科學有效利用古樹名木的科研、景觀、歷史文化等價值,全面共享古樹名木保護成果?

我省鼓勵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古樹名木資源,利用古樹名木優良基因,開展科學研究;鼓勵挖掘提煉古樹名木景觀、生態和歷史人文價值,建設古樹名木公園和保護小區。

建設古樹微公園,正是福州的探索之一。

“我們在全省率先探索以古樹名木資源為主題,配以周邊其他樹木(植物),經科學管護和適度建設,打造具有休閑游憩、觀賞、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場所。”福州市林業局局長童桂榮說,目前,福州已建成10個鄉村古樹微公園,涉及油杉、柳杉、楓香、秋楓、榕樹等。“十四五”期間,全市古樹微公園數量還將增加100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