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積極穩妥發展普惠金融,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還提出要加大“信易貸”模式推廣力度,支持開展信用融資,拓展貸款抵押質押物范圍。
“我們小企業也是有信用的。感謝‘信易貸’平臺讓銀行了解公司的信用狀況,讓我們獲得了貸款。”天津市泰達醫療器械工貿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張敦毅對記者說。
張敦毅講述了他和“信易貸”平臺的故事。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張敦毅所在公司生產的消毒和滅菌設備及器具等醫療器械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公司急需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產能、采購原材料以滿足市場需求,但流動資金出現明顯缺口。
張敦毅多方籌措資金但效果并不明顯。2020年5月,他得知天津市上線了“信易貸”平臺,便試著登錄平臺發布了融資需求。渤海銀行天津分行的工作人員通過“信易貸”平臺獲知了該公司的融資需求,并快速與張敦毅對接,指導其在線上申請辦理了“渤業貸”業務。通過線上操作,天津市泰達醫療器械工貿有限公司獲得100萬元純信用貸款,自張敦毅在“信易貸”平臺發布申請信息到獲得資金僅用時3天。
為什么小微企業在“信易貸”平臺上發布信息申請貸款就能從過去的“貸款難”變成“快速獲得貸款”?渤海銀行天津分行客戶經理王胥說出了其中的原因。“銀行在‘信易貸’平臺上,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小微企業信用。比如,企業有沒有偷稅漏稅,交了多少稅,我們都一目了然。通過對企業及企業主精準畫像,銀行能夠將企業的各項信息充分轉化為融資評分。再通過銀行自建的大數據模型,就能很快算出企業的最高授信是多少。企業如果沒有登錄‘信易貸’平臺,銀行無從了解企業稅收、工商、水電等數據信息,就難以判斷小微企業的信用。”
“信易貸”平臺的建設需要多部門合力協作,因為企業的數據分散在多個部門,單靠銀行等金融機構顯然無法完成平臺建設。為幫助銀行掌握小微企業信用狀況,讓小微企業更快地獲得貸款,2020年,天津市發改委組織各單位建設了“信易貸”平臺。渤海銀行也成為首批上線天津市“信易貸”平臺的金融機構,通過平臺對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服務。
渤海銀行總行工作人員翟媛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渤海銀行天津分行已有12款產品入駐天津市“信易貸”平臺,30余家轄內經營機構入駐系統后臺提供服務,并安排專人跟進平臺推送的融資對接需求。運用“銀稅互動”及其他線上、線下信用貸款產品如“渤業貸”“醫保貸”“渤稅經營貸”和“渤銀商戶貸”等,支持各行各業復工復產。
有了“信易貸”平臺后,渤海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也明顯加大。數據顯示,2020年,渤海銀行通過在該平臺入駐的金融產品投放普惠貸款超過10億元,發放貸款近千筆;貸款利率也不斷下降,普惠貸款平均利率降幅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