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SENAU INDEX

馬來西亞“光盤”倡導者:以餐桌新規范“修身”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2020-12-14 16:45 陳悅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睿倢

中新社吉隆坡12月11日電 題:馬來西亞“光盤”倡導者:以餐桌新規范“修身”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中新社記者 陳悅


“思想興革運動”是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長年積極推進的移風易俗活動。任華總思想興革委員會主席已逾11年的陳達真告訴中新社記者,以“光盤”為代表的餐桌新規范便是思想興革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因為“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陳達真說,馬來西亞華社眾多,各種聚會活動十分豐富,這固然是聯絡情誼的重要紐帶,但長期以來存在一些不好的習俗,“餐桌浪費就是其中一大問題”。


生長于馬來西亞、年逾七旬的陳達真說,和早年相比,如今的物質條件豐富很多,此前很多華社聚餐唯恐“慢客”“食物越豐盛越好”,于是往往出席賓客吃到第三、四道菜就吃不下去了,“剩下的只能浪費掉”。


她介紹說,據聯合國2013年相關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食物被浪費。在馬來西亞,一般餐宴10道菜肴中也有三成左右浪費,并在丟棄食物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


于是,華總思想興革運動在所倡導的“宴會守則”中,專門加入“吃清光方離席,有剩余則打包”的內容,倡導“光盤”。同時,華總也提倡減少餐宴菜式到六樣。陳達真和同事們走遍馬來西亞各地,發表演講,倡導餐桌新禮儀。2014年一年,陳達真就在馬來西亞全國舉辦17場講座,聽眾達到數萬人。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不習慣,會覺得‘打包’面子上不好看,互相推辭無人愿意打包。”陳達真笑言,作為宴席上的“長者”,她往往會擺出“老資格”,直接指點說:“某某你家有小朋友,把這個帶回去給小朋友吃。”


據陳達真介紹,經過幾年努力,“光盤”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漸成風氣,“打包”也漸成尋常事。


在陳達真看來,要讓“光盤”理念深入人心,除了以具體行動積極提倡以外,關鍵的是要做好對下一代的宣導工作。她告訴記者,自己和同事近年先后來到數十所中小學舉辦講座,和小朋友們暢談包括“光盤”在內的思想興革重要性。她更于6年前餐桌新規范初倡之際,就在自己擔任副董事長的坤成中學首倡開展校園“光盤行動”。


“除了談‘光盤’,餐桌新規范還有更豐富的內容,簡而言之就是‘守時、精簡、光盤’。”陳達真說,其中包括提倡守時、提倡嘉賓簡潔致辭以提高餐會效率、盡量采用公筷公匙等。“今年新冠疫情的發生,就證明了引入公筷公匙是十分必要的。”她并認為,這些餐桌新規范也可讓青少年學生于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禮儀和習慣。


近年來,中國社會同樣在積極倡導“光盤行動”。陳達真對此感到十分欣喜和認同。她說,中國目前經濟日益成長,民眾生活水平也提高很多,但勤儉惜物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馬來西亞華人和中國社會都關注到這個議題,正說明中華傳統文化生命力不減,在當今世界依然被傳承和發揚光大。


教師出身的陳達真說,教育講究“樹木樹人”,思想興革運動是從中華傳統文化“修身、齊家、平天下”出發,從個人修養著手,進而和諧華人家庭,提升華社整體文化素養。“因此,不要把‘光盤’當成小事,個人修養的精進,才能帶來社會整體改善,進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