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歐洲時報》西班牙版報道,日前,部分旅西華人受高額回報引誘,私下參與集資或投資“馬克幣”項目,巨額資金被轉移后,才發現上當受騙;西班牙知名牙科連鎖Dentix集團11月宣布破產,十萬消費者受害,其中也包括許多華人客戶。如何在疫情危機下防止被騙?《歐洲時報》專訪西班牙中國律師事務所主任季奕鴻律師。他介紹了近期接觸到的常見案例,并表示,由于經濟不景氣,華人上當受騙的情況比以前多了許多。華人應加強意識,多請教專業人士,避免上當受騙。
貴重物品寄丟了怎么辦?
季律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運轉不佳,因此最近幾個月來,華人上當受騙的情況比以前多了。有的是與外國人產生糾紛,也有不少是同胞間的糾紛。比較多遇到的情況是,叫別人去代購,或者買東西通過快遞公司寄給在中國的家人,等包裹到達之后,發現貴重的物品不見了,或者甚至整個包裹都不見了。這時再去找快遞公司問責時,發現快遞公司早已關門。
季律師介紹,如果快遞公司把物品寄丟了,按照西班牙《運輸法》規定,以5.976歐元/每公斤來賠償。也就是說,假設一只1萬歐元的手表被寄丟了,快遞公司只需賠償6歐元。這是1987年制定的《運輸法》所規定的。因此,季律師提醒,如果大家需要寄貴重物品,一定要如實報價,并且購買保價或保險服務。
實際上,1萬歐元的手表如果寄到中國,會被海關征稅。但如果不報價也不購買保險,那么寄丟了就是消費者的損失。而且這樣的糾紛沒法打官司。因為按照法律的規定,就是賠償6歐元。貴重物品被寄丟,一方面是有人利用法律的漏洞,使消費者蒙受損失。但同時,寄貴重物品卻不報關,是消費者不遵紀守法的表現。
遇到借錢不還怎么辦?
在疫情危機下,民間借貸發生的糾紛也很多。比如有人去問朋友借錢,過了一段時間人都找不到了,該怎么辦?
季律師表示,首先,按照西班牙民事訴訟法規定,如果借款人在西班牙,可以向被告所在地的法院起訴。但是有個別私人協議操作不規范,在協議里寫明,如借錢不還,要在中國的人民法院進行訴訟。如果明確規定了法院管轄地,就不可以在西班牙提起訴訟了。不論協議是哪種語言(中文或西語)、在哪個國家(中國或別的國家)簽的,只要協議里沒有排除西班牙的管轄權,就可以在西班牙的法院提起訴訟。
其次,要注意還款周期。假設協議里寫還款周期是五年,但借款人已經有六個月沒還錢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貸款人在五年內不能起訴。因為協議上寫清了時間,即使借款人已經有六個月沒付錢了,剩下的四年半根本還款無望,但還是無法提起訴訟。季律師提醒,在簽借款協議時,把還款期限拉得很長,對之后提起訴訟會有很大影響。
民間借貸往往都發生在彼此熟悉的親戚、朋友之間,因為熟悉、了解,很多人都會礙于情面而不打借條,或是沒有認真看協議。因此,一旦借貸雙方發生糾紛,再拿出協議一看,問題很多,打官司也無法追回。所以季律師提醒,簽借款協議時要慎重,簽協議時不可大意。
大公司破產,消費者該怎么辦?
11月,西班牙知名牙科連鎖Dentix集團宣布破產,十萬消費者受牽連,其中也包括許多華人客戶。很多人繳了治療的費用,牙才補了一顆。發生這樣的情況該怎么辦?季律師表示,經濟危機時,大公司隨時會有破產的可能。因此尤其要注意不要隨便簽消費貸款。假設看牙醫需要1萬,如果消費者暫時付不出,牙科診所可能會要消費者簽一堆合同,然后每月從銀行賬戶扣款。
季律師表示,很多時候華人不看合同就簽,診所也沒有仔細說明。但其實這是與金融機構分期付款的文件。簽完消費貸款后,如果牙診所宣布破產,就不再繼續提供服務了。但金融機構卻還可以繼續扣錢。如果客戶強行不付,后果是可能被金融機構起訴,并且還會被列入黑名單。在西班牙,公司申請破產被批準后,消費者根本無法拿回資金。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公司會說,消費者只要一次性付清費用,就可以給出5%的折扣。季律師建議,現在經濟危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服務時,即使有折扣,也不用急著一次性付清,寧愿付正常價格。看商家做了多少服務再付多少錢。這樣萬一商家破產,損失也比較小。要知道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就開始清算,最后能給消費者退錢的可能是微乎其微。因此,疫情危機下,旅西華人既要防疫情,也要防騙局。
數字貨幣騙局屢見不鮮
最后是關于數字貨幣,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近日曾經專門發文提醒。有部分旅西華人受高額回報引誘,通過私下融資方式參與“標會”集資或投資“馬克幣”項目,巨額資金被轉移后,才發現上當受騙,追悔莫及。
季律師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很多騙子也開始使用新的手法來行騙,比如數字貨幣。部分華人可能會覺得數字貨幣很先進,能率先擁有數字貨幣很尖端,所以就有騙子利用這種心理,制造虛無的概念,讓華人認為買數字貨幣可以賺錢。如果華人對新科技不夠了解,就容易成群結隊地進入數字貨幣的騙局。
季律師介紹,目前數字貨幣主要有兩種騙局。一種是從頭到尾都是假的,牽頭人(俗稱“會頭”)憑空捏造出一個貨幣,以高利息為誘餌,非法吸收公眾資金。還欺騙別人說自己是合法的,只要手指動動,一個月就能賺回20%的利潤。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金融監管部門的批準。好多人都這樣上當受騙了。
還有一種數字貨幣騙局是做虛假交易。牽頭人搞一個虛擬的交易中心,然后自己倒賣,讓價格在10%至20%之間波動。讓人誤以為投入資金后,很容易就能產生高額利息。實際上,由于貨幣本身就是虛擬的,也沒有監管單位。等投資人買了以后,牽頭人就會裝無辜說網站被黑客侵入了,所有的錢都被偷了。這半年以來,這樣的騙局屢見不鮮。
季律師提醒,目前,關于電腦方面的取證非常復雜。許多融資是通過遠程操作甚至跨境運行,以此躲避各國金融監管。因此發生此類問題,需要各國警方協助一起取證,難度更大。各國警方對電腦取證的調查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要追回資金難度很高。類似的案例在日本、俄羅斯都發生過。只要數字貨幣的相關小程序或交易平臺突然終止運行,那么投資人就血本無歸了。
騙局很多,且層出不窮。因此季律師建議,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華人首先要盡量守住自己的本行,盡量減少開支費用。不要想著在自己不了解的領域賺大錢。對不了解的領域要請教專業人士,不要瞎折騰。對于利潤很高的投資尤其要慎重。
另外,也不要被周圍熟悉的人所騙。很多當事人找律師走法律程序,卻發現很多案子無從著手,根本無法追回損失。因此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從事經濟貿易和商業活動時,華人需要特別小心,保持理性的態度和安全警惕意識,不然隨時都可能有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