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高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讓中華優秀文化更好地在海外發展傳承下去,東南網海外部聯合東南網新西蘭聯絡站特別發起“傳承的力量”——新西蘭華裔青少年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動,旨在利用互聯網等平臺,征集推廣一批新西蘭華裔青少年展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文藝作品,通過藝術形式的挖掘和講述,展示中華優秀文化魅力和新西蘭華裔青少年風采,培養新西蘭華裔青少年的中國文化自信,鼓勵他們更好地為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文化作貢獻。
作者簡介:
江睿杰,出生于新西蘭,5歲開始在新西蘭樹人中文學校學習中文,目前已經取得了HSK(新漢語水平考試)5級證書,在多個中國國內舉辦的海外青少年作文大賽中均獲得過好成績。
家鄉的小吃
走在放學的路上,見路邊窗里的孩子正高高興興地吃著媽媽做的飯,便想到了小時候放學回家,奶奶都會給我做一碗熱呼呼、香噴噴的福州魚丸。那時我還小,吃不出什么是中國菜,什么是洋餐,只知道不好吃的就不是食物。記得無論過什么節,桌上都會有一碗熱呼呼的福州魚丸。我不理解為什么這道天天吃的菜,過節時還要再吃,不理解為什么這道菜這么特殊。我知道爸爸媽媽是1995年從中國移民到了新西蘭,那時候他們過得很艱難,要邊讀書邊打拼。六年過去了,2001年,我在奧克蘭醫院出生了,父母也開始適應了這里的生活,我也是在這里長大的,根本沒有家鄉生活的體會,我們吃的飯都跟這里當地人差不多,只是偶爾爸爸媽媽會帶我們兄弟倆去吃中國小吃,但是那里的食物也不是地道的。過了幾年,爺爺奶奶來了,我才嘗到了真正地道的福州菜——福州魚丸。但奶奶卻說:“這里的魚丸是冰凍的,是從中國進口來的,到了放假我帶你們回老家吃真正的福州魚丸。”這句話我始終記在心里。
記得到了假期,爺爺奶奶帶我們一家人回到了福州永安,那是爸爸生長的地方,大家都很興奮,見到了姑姑、表姐、表哥。一天奶奶說:“該去品嘗小吃了。”于是帶著我們一家到鎮上的小吃店去,爸爸回憶說:“小時候下課后,我總是跟你爺爺到這里買一碗熱呼呼的福州魚丸,冬天里吃,又香又暖和,可舒服了。”可我感覺這條街一點都不吸引人,普普通通的。爺爺奶奶把我們帶到了一家很舊的小吃店,小吃店的廚師是個老爺爺,比爺爺還老。我估計應該是當年為爺爺奶奶做魚丸的廚師吧。爺爺奶奶高興地跟店主爺爺打了招呼,寒暄了一陣,店主爺爺為每人準備了一碗真正的福州魚丸,不一會兒一碗香噴噴的福州魚丸就端到了我的面前,可好吃了!
我終于理解了為什么這道福州魚丸這么重要。它有著父親對家鄉的情結,這碗香噴噴的魚丸,讓我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