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東南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亞頻道 >  中澳頭條
習主席這些致電,彰顯中國元首外交溫度
分享到:
2020-08-12 09: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余雪林

賀電、慰問電、唁電……

8月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向外方領導人致電,中國元首外交繼續保持繁忙熱絡。哪怕距離遙遠,中國對他國的境遇感同身受;盡管未能謀面,中方同各方深化友誼的意愿從未改變。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在全球抗疫的特殊時期,習近平主席的致電外交傳遞著怎樣的深情厚誼?我們一起來看——

深化跨越喜馬拉雅的友誼

8月1日,習近平主席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賀電,熱烈慶祝兩國建交65周年。

中尼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1600多年前,中國高僧法顯、尼泊爾高僧佛馱跋陀羅互訪對方國家,合作翻譯了流傳至今的佛教經典。中國唐代時,尼泊爾尺尊公主同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聯姻,高僧玄奘到訪釋迦牟尼誕生地蘭毗尼并留下珍貴文字記錄。元代時,尼泊爾著名工藝家阿尼哥率工匠來華,主持修建了北京妙應寺白塔等宏偉建筑……

1955年中尼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兩國各領域合作不斷發展。去年,習近平主席和班達里總統實現互訪,將兩國關系提升為面向發展與繁榮的世代友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尼友好關系達到了全新高度。

2019年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加德滿都,開始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尼泊爾總統班達里在機場為習近平舉行具有濃郁尼泊爾民族特色的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 高潔 攝

互尊互信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互學互鑒的好鄰居、互幫互助的好兄弟——習近平主席曾以四個“好”字道出中尼兩國人民夢想相通、命運相連的深情厚誼。

人們不會忘記,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后,尼泊爾政府和人民踴躍捐款捐物;2015年尼泊爾地震后,中國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傾力幫助尼方災后重建。

患難見真情。在中國疫情防控最困難的時刻,尼方通過各種方式表達支持;中方同樣在尼方抗疫困難之時,向尼捐贈醫療物資、協助尼方在華采購、推動舉辦視頻交流會,向尼泊爾抗擊疫情提供幫助。

“我高度重視中尼關系發展,愿同班達里總統一道努力,推動兩國關系不斷向前邁進,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大福祉,為地區穩定和發展貢獻積極力量。”習近平主席在賀電中說。

表達對黎方的誠摯慰問

當地時間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劇烈爆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5日,習近平主席就這一重大爆炸事件向黎巴嫩總統奧恩致慰問電,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致以誠摯的慰問。

在他國遇到困難時,中國絕不會袖手旁觀。這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堅定踐行。

5日當天,中國政府啟動人道主義援助應急響應機制。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隨后介紹,中方將根據黎方急需,盡快向黎政府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幫助黎方開展傷者救治和流離失所者安置等工作。

9日,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宣布,中國將向黎巴嫩提供援助,用于支持黎方救治爆炸中的受傷民眾,并向蒙受巨大損失或流離失所的家庭提供援助。

鞏固和發揚中越傳統友誼

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越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阮富仲致唁電,對原越共中央總書記黎可漂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黎可漂是越南黨和國家老一輩杰出領導人,也是中國黨和人民的親密同志和朋友,為推動中越關系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

正是在中越老一輩領導人親手締造和精心培育下,中越傳統友誼不斷發展、開花結果。

互相作為友好鄰邦和重要伙伴,中越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在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斗爭中,中越并肩戰斗、相互支持,結下了深厚友誼。在推進富有各自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中越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培育了豐碩成果。

習近平主席在唁電中指出:“中方高度重視鞏固和發揚中越傳統友誼,愿同越方一道,增進政治互信,加強團結合作,推動中越兩黨兩國關系和各自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發展。”

傳遞對白方的良好祝愿

10日,習近平主席致電盧卡申科,祝賀他再次當選白俄羅斯共和國總統。

說起白俄羅斯,這一東歐國家有著不少讓人津津樂道的“中國故事”。它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節點國家,由兩國領導人共同確立的中白工業園項目已發展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樣板工程之一,它還是首批報名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國家之一……

2019年4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 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白兩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彰顯出深厚情誼,體現了中白關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我高度重視中白關系發展,愿同盧卡申科總統攜手努力,共同推進中白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拓兩國各領域互利合作新局面,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創造新福祉。”習近平主席在賀電中這樣強調。

策劃:鄔煥慶

監制:車玉明 劉華

統籌:王敏 何雨欣

主筆:孫奕

編輯:李小虎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福建合立律師事務所 毛行熙、陳武、張英琴 律師 電話:0591-87921115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