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菲律賓5月13日訊 菲律賓馬尼拉封城已超過50天,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這里的面貌,曾經熙攘喧囂的城市享受著難得的寧靜。坐落在馬尼拉市華人區的菲華商聯總會(下簡稱“商總”)與外面的大街判若兩個世界,一樓大廳可能是附近一帶最熱鬧的地方,搬運工人進進出出、絡繹不絕,大米、口罩等抗疫物資整齊堆放。如果說人類正與新冠肺炎病毒這個看不見的敵人作戰,那這個籃球場大小的大廳無疑是戰爭前線中的一個“野戰后勤中心”。
由商總牽頭的華社救災基金從大馬尼拉“封城”起,就開始組織、動員華社各方力量投入抗疫工作,為支持一線醫護人員、救濟菲律賓貧苦民眾,連續奮戰近兩個月。
一個精明強干的中年華人就在這個大廳坐鎮指揮,他接收各方求援申請、指揮工人搬運物資、協調政府人員維持秩序、對繁雜的物資進出登記造冊……
這個人,就是商總董事兼外交委員會主任——施超權。
不舍小家 何來國家
身為商總董事,施超權主管外交工作,是少壯派和實業家,光看這些頭銜,你或許會認為他的形象是聲如洪鐘、談笑風生,但真正面對面時才發現,他是一個低調內斂的人,說話比一般人更為平和親切。
“從疫情一開始,華社救災基金就決定照顧菲人兄弟,問我能不能出面處理物資分發的工作。”
由于新冠肺炎來勢洶洶,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緊急宣布大馬尼拉于3月15日起開始“封城”。當尋常百姓忙著用封城前最后一點時間搶購儲備物資時,施超權在一間會議室里答應了商總理事長林育慶的委托,接過了管理物資的重任。然而挑戰接踵而至。三天后,“封城令”從首都地區擴大到整個呂宋島,交通全部中斷,幾乎所有工人居家隔離,平日里看似簡單的調配運輸全都成了大問題。
比起工作上的壓力,每一個頂梁柱必須要考慮家庭的顧慮。“我母親八十多歲,她擔心疫情時期做這種需要與很多人接觸的工作不太安全,我也知道站在前線的危險。但是我已經答應了華社救災基金,要照顧這個國家,保護華人和菲律賓人。”
話語平實無華,卻很真實。施超權讓妻子和二十多歲的長子照顧好母親,自己沖上了抗疫的第一線。
國家、華社、承諾,在很多人眼里這些事情太沉重,甚至太遙遠,不如管好自己的家庭來得實在。可是,沒有國哪有家?沒有華社的安寧,何來千家萬戶的安全?
施超權說:“我們把大米分發給菲律賓人,社會治安才不會亂,本地的中國人和華人才不會被人無端指責。當時有一些菲律賓人說新冠肺炎是中國人帶來的,他們埋怨中國,因此我們更要照顧好他們的生活、安撫他們,讓他們與我們站在一起,認識到共同的敵人是病毒。”
戰“疫”和維穩 兩手都要硬
據施超權介紹,華社救災基金的工作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把大米分發到貧民手中,保證社會秩序穩定。華社救災基金從中呂宋的蕊描依絲夏省購入大米,將其分為25萬份的5公斤裝、4000份的50公斤裝大米。45天時間里,5公斤裝大米已分發14萬份,50公斤裝分發2000份,惠及呂宋島的7-8個省、20多個市和600多個描籠涯。剩余部分預計于5月底可分發完成。
另一工作是把口罩等醫療物資分發給一線醫護人員,確保公共衛生防線穩固無憂。華社救災基金共收集到300多萬個醫用口罩,45天時間里分發了150萬個,向多家醫院提供防護衣共13000件,惠及全菲60多家醫院和近300名醫療人員。這些醫療物資多數是華社救災基金從中國采購,還有一部分為中國政府援助給華社的物資,以及華社熱心團體和人士的捐贈。
其實從分發物資工作剛啟動時,施超權就算好一筆賬,他把小區隔離的時間預定為80天,由于大米、口罩和防護服都是耗材,因此最好不要一次性分發,而要采取勻速、逐步分發的方式進行,現在看來這個預估相當有前瞻性。
此外,在向外省醫院分發醫療物資時,華社救災基金不單捐贈給總院,還直接下發到醫院各個部門的一線人員手中,最大程度地保障物資的準確、有效利用,把所有愛心人士的捐贈落實到醫護人員、病患和民眾的身上。上述這一切無疑大大增加了施超權的工作量,但到目前為止,一切工作都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戰疫的友誼 真誠的感謝
“我每個禮拜都要在這里工作五天,我所接觸的受捐者中,絕大多數人都非常感激華社。政府的救濟品分發要照顧的范圍太大,因此速度比較慢,我們的大米緩解了他們生活的困難。”施超權說。
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貧困民眾,大家紛紛通過各種方式對華社救災基金表示感謝,有的自制感謝狀,有的則上網發帖稱贊華社義舉。直到現在,每天仍有很多機構和個人向華社救災基金申請援助。據施超權介紹,每天的求助信在十余封到三十封之間,發信人多是大馬尼拉地區的描籠涯,還有外省的省長和市長。
團隊合作 親密無間
對于這份光榮而艱巨的工作,施超權對自己的同仁表達誠摯敬意:“我一個人無法勝任這么繁重的工作,商總外交聘任委員劉少強、華助中心副主任蔡志群等同仁提供了寶貴的幫助。”此外,華社救災基金還聯系了菲律賓海岸警衛隊和大岷發展署(MMDA)一同協助救濟品的包裝和分發。
每天的申請登記、進貨出貨管控、文件整理,每一個程序都要一絲不茍。“這不可以亂分,因為這是好多華社熱心人士捐的錢。如果我想要在一、兩周之內分完,那很簡單,一個醫院分個好幾百箱就完事了,但我不能這樣,我要把時間控制在80天左右。”坐在堆積如山的抗疫物資旁邊,施超權這樣說,這一切順利進行,都是團隊合作的結果。除了剛才提到的劉委員和蔡副主任,商總董事施清偉和不少同仁都有來幫忙。
施超權是菲律賓第三代華人,除了在商總任職,還擔任菲律賓宋慶齡基金會稽核。他在華社抗疫過程中的事跡是千千萬萬愛菲愛華人士的縮影。
正是因為有人以天下為家,無所私,普通人才得以安安穩穩以家為天下,享所私。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暴風驟雨,華社都與菲律賓的大天空緊密融合在一起,是華人華僑溫暖而安全的家。(菲律賓世界日報記者 范宗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