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吉市民族樂器研究所,工人在車間內檢查朝鮮族長鼓(4月14日攝)。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朝鮮族聚居地,以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特色著稱,有記載的朝鮮族樂器多達數十種。早些年,當地樂器制作十分興盛,之后因工匠老去、后繼無人等原因逐漸沒落。
1999年,有著多年樂器生產制作經驗的趙基德成立延吉市民族樂器研究所,從事朝鮮族傳統民族樂器和道具的研究、開發及生產制作。他跑遍東北三省朝鮮族聚居地,苦學傳統樂器制作方法,遍尋失傳技藝的同時尋求改良創新。 2014年,延吉市民族樂器研究所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稱號;2018年,趙基德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在研究所制作樂器、學習技藝的技師已近20人。研究所制作和改良朝鮮族樂器、道具40余種,年產量萬余件,購買訂單來自世界各地。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