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5日,在新疆新源縣那拉提鎮阿爾善村,村民海依那爾在檢查房桿的形狀。
海依那爾從2018年開始經營民宿,在自家的院子里可搭建5頂氈房,旅游旺季時幾乎每天都能住滿游客。
哈薩克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游牧時代,氈房因易于拆裝且便攜,成為哈薩克族牧民“移動的家”。 近年來,隨著新疆一系列牧民定居工程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牧民住進定居點,氈房也悄悄完成“變身”。在新疆新源縣不少牧民定居點,很多牧民家的院子里還保留著氈房,用于開展民宿經營,增加旅游收入。如今的氈房既是哈薩克族的文化遺產,也成為當地民俗體驗的一大亮點。
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4月5日,在新疆新源縣那拉提鎮阿爾善村,海依那爾的家人在搭建氈房的骨架。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4月5日,在新疆新源縣那拉提鎮阿爾善村,海依那爾(前)和家人在整理房氈,準備搭建氈房。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4月5日,在新疆新源縣那拉提鎮阿爾善村,村民海依那爾的父親塔爾別爾地·阿吾巴克爾在安裝氈房。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4月5日,在新疆新源縣那拉提鎮阿爾善村,海依那爾在安裝氈房。 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4月5日,在新疆新源縣那拉提鎮阿爾善村,村民海依那爾的父親塔爾別爾地·阿吾巴克爾走出剛搭建好的氈房。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4月5日,在新疆新源縣阿勒瑪勒鎮,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在制作氈房的頂圈。合作社與新疆的許多旅游景區、農家樂、旅行社等簽訂供貨合同,產品還遠銷國外。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4月5日,在新疆新源縣阿勒瑪勒鎮,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的工人在縫制裝飾氈房地面的花氈。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