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5時天還未亮,調查隊員李文永駕駛摩托車載著另外兩名隊員從位于海南白沙縣青松鄉的家中出發了。他們要先乘摩托車抵達一處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山腳,再徒步爬山約一小時至指定監聽點,并在天亮后監聽、觀測和記錄海南長臂猿。在為期4天的調查中,幾乎每天如此(10月27日攝)。
近日,海南霸王嶺林業局聯合環保機構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在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就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展開調查。新華社記者全程獨家跟訪。
海南長臂猿是中國特有物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全球最瀕危靈長類動物”,現僅存于霸王嶺保護區的熱帶雨林中。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海南長臂猿曾廣泛分布于海南屯昌縣以南的12個市縣,數量超2000只。隨著人口的增長、森工采伐和人為獵殺,到七十年代末,僅存于霸王嶺林區內,剩2群7至9只。
本次調查隊員共有42人,分三組在7處駐點下設的19個監聽點展開調查。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凌晨5時許,調查隊員李文永帶領調查小組摸黑走在前往海南白沙縣一處指定監聽點的山路上,他俯身經過一處枝蔓縱橫的地段。海南長臂猿喜歡在清晨鳴叫,他們須在天亮前趕到山上的監聽點(10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清晨6時許,調查小組在天亮前抵達海南白沙縣熱帶雨林的一處監聽點,并記錄下日期、海拔、天氣等數據,為監聽猿鳴做好準備(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清晨6時許,調查隊員李文永帶領調查小組趕到海南白沙縣熱帶雨林中的一處監聽點時,尚未天亮。由于海南長臂猿常在日出前后開始鳴叫,他在林間等待天明(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聽見遠方猿聲,調查隊員李文永(左)和韋富良在海南白沙縣的熱帶雨林中蹲守等待海南長臂猿出現(10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在海南白沙縣的熱帶雨林里,調查人員在觀測海南長臂猿(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在海南白沙縣的熱帶雨林里,一只海南長臂猿在樹上攀爬(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是在海南白沙縣的熱帶雨林里拍攝的一只帶著幼崽的雌性海南長臂猿(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調查人員在海南白沙縣的熱帶雨林中觀測、拍攝海南長臂猿(10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在海南白沙縣熱帶雨林一處監聽點,海南長臂猿監測隊員李文永用對講機與附近監聽點的調查隊員韋富良溝通彼此聽見的猿鳴信息(10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