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免费福利-午夜免费福利片观看-午夜免费福利网站-午夜免费福利影院-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東南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澳大利亞頻道 >  敢拼會贏
【90后看大佬】人生起落,暖笑無殤——訪澳大利亞僑胞張存潤
分享到:
2019-10-25 11:22 張清菡 來源:東南網澳大利亞站 責任編輯:蘭楚文

東南網澳大利亞記者 張清菡


第一次認識張存潤就看了他開車入庫,動作利落,倒車前行都特別果斷。漂亮的黑色奔馳停穩后,那個傳說中的“潮爺”就下車了。大大的笑臉,映射著澳大利亞燦爛的陽光,勻稱的身材,頭戴棒球帽,他的人和車一樣,整潔大方。

看他步伐輕盈的下車走過來,記者愣是沒好意思猜他年齡,估摸著是五六十歲吧。聊天中,他話不是特別多,但爽朗的笑聲貫穿全程,滿口北方方言,倒沒有什么“夾槍帶棒”的英文,單從外表上也感覺不到他有常年生活在海外的痕跡。

不過當記者回想那些曾經看過的澳大利亞當地媒體對他的報道時,就反復提醒自己,不能被表象欺騙。

張存潤展示公司制作樣品。東南網澳大利亞記者 張清菡 攝

張存潤,今年77歲高齡,可所有關于他的采訪,以及涉及到的信息都是和他這個年齡不相稱的內容,比如身手矯捷,喜歡滑冰,喜歡重機車,家里收藏了1000多臺古董相機,懂服裝,會造型.....這次當記者真有機會親自和他本人面對面坐下聊天時,這個生活在澳大利亞30余年的“老炮兒”,在我們面前更具象了: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會畫眉修臉,喜歡買衣服,衣服不熨不穿,指甲干凈整潔;總是在行業內以最快速度更新機器;公司凡是有些危險的體力活,他都是自己上。

記者親眼見到張存潤本人后,感覺自己跟著“潮爺”走路上樓梯,都沒有他那份精氣神兒。然而真正讓我們去采訪他的原因是,他是個真正把生意做到澳大利亞主流社會的華人,是個低調又傳奇的人物。他的廣告招牌制作公司有一半以上客戶是老外,80~90%是回頭客,或老客推薦。悉尼那幾家比較有名的店鋪招牌,像金堂、東海,還有些外國人的店像Blackbird,亦或者是新開張的Biangbiang面、楊國福麻辣燙等都是在他家做的招牌。

換句話說,張存潤和他的3D Signs公司在廣告制作領域以良好的口碑,西人的制造態度和華人的制造技術,在悉尼家喻戶曉。只要是招牌行業能做的他都可以做,包括所有立體字、打圖、焊接、燈箱等等,甚至是特殊的材料,像銅、鐵以及一些復雜的鏤空雕花也完全不在話下。許多其他制作公司做不了的活,他都能給解決了。

良言家訓,立身之本

張存潤兒時家庭照。受訪者提供

萬事萬物要追本溯源,方知因果關系。張存潤原本家世顯赫,爺爺是清末兩廣總督,哥哥是中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他笑稱,自己是家里“最沒出息的人”了。然而,家族的遺傳基因如此強大,雖然因為時代原因,張存潤沒能參加高考,但家族中做事認真、格局廣大、精益求精的態度和人生信條深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這些品質的傳承,和知識多少沒有關系,和地域中西也無相干,反而是會隨著歲月的沉淀,不斷被發揚和彰顯。這些良好的家教稱得上是一塊“金子”,無論從事哪個行當,無論在哪個國家,只要有這塊“金子”,這就有了立身之本。

30多年前,張存潤在40多歲的不惑之年只身來到了異國他鄉。雖然在語言上遇到了一點困難,但因為從小到大動手能力強、膽大心細、肯投入,張存潤很快找了出路,拉來了幾個人一起做裝修。開始時候,他先是給華人做裝修,第一個活是給客戶客廳拆隔斷。拆錯承重墻的話房子就會整個垮掉,他特意打了通越洋電話給父親,尋求幫助,在認真精確地計算過數據后,才開始動手施工。張存潤說在澳期間,澳大利亞人做事的態度最讓他印象深刻,他們工作仔細、做事有規矩,這教會了他很多。因此他對自己和工人的要求也是,“不怕慢,要用心做到最好,這樣才能對得起顧客”。

做事要做到極致,這算是張存潤家的遺傳基因,他工作起來就是一個“拼命三郎”。他有一句“名言”是“一周工作八天”——早上起來四五點鐘出門,晚上五六點回家,抓緊時間吃個飯,就開始用淘來的機器洗照片,手工放大照片,干到凌晨三四點鐘,睡一會,就又出門干活了。做裝修是體力活,累得他得了肩周炎,右手根本拿不了筷子,只能用左手拿勺子哆哆嗦嗦往嘴里送吃的,可他卻說,最有效的肩周炎的治療方法就是“接著干活”。有一次,張存潤去給人房子刷漆,結果一下沒站穩掉了下來,正好磕到下面的水缸上,斷了3根肋骨,“簡直疼得喘不了氣”,但他只是忍著疼,找人借了20塊錢回家,看了看醫生,到藥店買了塊膠布一纏,第二天又繼續去干活了。前段時間,他在工作時候又摔折了同一個地方,他也只吃了片止疼藥,一天也沒有休息,還在繼續工作。

這還有個小插曲,張存潤笑著提到,有次去醫院,醫生說他肋骨處有陰影擔心是癌癥,于是給他做了一系列的檢查。他沒想太多,隔天就把這件事情給忘了,最后還是醫生打電話給他,問他怎么不去醫院做復查,并告訴他那陰影是早年他摔傷后沒及時治療留下來的。

不計得失 與人為善

裝修工作做了若干年之后,有了些積蓄的張存潤成立了一家影樓,給別人拍了兩三年的婚紗照,后來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就從頭開始,一個人做起了廣告招牌生意。因為這個行業相對資金投入不高,比較容易上手,他就從買小的二手刻字機入手,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廣告招牌生意。

從小到大,張存潤的家庭教育都是無論如何不能虧欠別人。創業以來,張存潤最害怕的不是自己賺不到錢,而是害怕付不起工資。他說:“你賺的錢不僅僅是你的錢,還有工人的錢和供應商的錢,只有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因此,即便他公司的員工數量從三兩個慢慢增到現在的20人,公司一周的運轉資金至少要2萬美元,他也從來沒有因為虧損而拖欠過員工工資。現在他的公司不僅有技術工人,還有自己的設計人員,做事嚴謹的他習慣于要從源頭開始,步步把關,精益求精。

張存潤與員工溝通。東南網澳大利亞記者 張清菡 攝

 “不計得失,方得始終”張家這一家訓張存潤也一直銘記在心,也成了他公司的企業文化。他手里一直拿著兩架手機,一架手機是用來賺錢的,一架是做免費服務的。他面對3類客人從不收費:朋友、學生、不賺錢的普通人。周圍人有小孩過生日來打印東西,附近的學生來他的店里打印作業,他從來沒有收取過一分錢,有時候客戶嫌他公司價格貴,他還給介紹其他便宜的公司,只是一分錢一分貨,客戶總會明白誰更好,還是會回來找他。這也是為什么30多年來,客人一直愿意持續到他店里消費,與他繼續合作,無論是質量、價格,服務態度還是他的人品,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永不停歇 追求完美的設備控

用“設備控”來形容張存潤一點不為過,現在他的公司有著全悉尼最好最全的設備。一般店鋪的廣告招牌只有1年的保修,風吹雨淋顏色很快就掉光了,張存潤覺得這不行,寧可費時費錢,買最好的設備,用最好的材料,也要給客戶做5年保修。他說這樣心里才踏實,出門看到自家做的招牌才不會臊得慌。

張存潤在調試設備。東南網澳大利亞記者 張清菡 攝

其實,他很早以前就已經是一個“技術控”了,喜歡研究機器設備。80年代初時,攝影還是個新鮮事,他在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當醫學攝影師,為了追求最好照片效果,研究所買的攝影設備是整個天津市最好的設備。如今,他收藏了大大小小1000多臺相機,有數碼相機、膠片機,最早的放映機、“干板式”攝像機、迷你打火機式照相機等等,擺滿了整整一間屋子。張存潤說,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沒見過的,不管價格貴賤,他都想收藏起來。記者提到自己在學校有上關于Bolex膠片攝像機的課,他二話不說,立刻拿出一個同款說“拿著,隨便用”,還說學校的老師同學想多了解一些相機知識,都可以去他那里看看。

張存潤相機收藏(部分)東南網澳大利亞記者 張清菡 攝

剛開始做招牌生意的時候,因為缺少資金,張存潤都是買的二手設備,然后自己裝、自己修。從唐人街把設備搬到自己家后院的過程中,因為機器太大太重搬不進去,張存潤就不顧工人提醒說“裝不了”,把機器全拆散,之后再自己把機器裝了起來。后來為了工作省心,他只要賺了錢就會去買最新最先進的設備,跟供應商混得特別熟,看到樣品就能知道機器的好壞,沒人騙得了他。張存潤說,澳大利亞普遍在技術、制作方面比中國落后20多年,所以他一直和國內保持密切聯系,用著中國進口來的CNC刻字機,并且還會推薦國產機器給外國人,“得到老外夸獎以后,自己覺得臉上都有光,特別自豪。”

雖然張存潤已經在國外生活了30多年了,但每次回國還是會有很多親朋好友喜歡找他嘮嘮嗑、聊聊天。他說自己很開心聽到每次回國朋友對他說“老張,你沒變”,他覺得這是對他最大的稱贊,他希望自己沒有因為浮躁的社會變得驕傲自滿,能一直保持自己的生活態度和人生信條。他笑著說:“我希望即使將來我不在了,別人也會說我口碑還行,說‘這中國大爺真不錯’。”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 許可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東南網授權法律顧問 福建合立律師事務所 毛行熙、陳武、張英琴 律師 電話:0591-87921115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