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澳大利亞9月29日(本網記者 孔令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小學生前往澳大利亞留學,中澳小學生教育交流活動不斷以多樣化的形式和內容展開,為中澳兩國小學生的交流學習提供了更多機會,開拓了兩國小學生的國際視野。近日,杭州市大關小學的學生代表團赴澳大利亞,展開了為期7天的以音樂為主題的演出訪問。期間,代表團既向澳大利亞學生展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別樣風采,同時也領略了西方小學生音樂藝術的教育成果。


代表團在巴克學院音樂廳演奏中國傳統民樂曲目。韓鏡佳 攝
9月21日,代表團在巴克學院音樂廳演奏了《蘇堤漫步》《茉莉花》兩首中國傳統民樂曲目,悠揚的樂曲響徹大廳,贏得了巴克師生熱情的掌聲。巴克學院小學生合唱團隨后也進行了合唱表演,中西方音樂的交流和碰撞,彰顯了音樂無國界的藝術感染力。



9月22日,代表團在久負盛名的悉尼歌劇院對岸進行了民樂演奏快閃表演。代表團學生們身著中國傳統旗袍等服飾,演奏了中國傳統民樂曲目,澳大利亞當地的學生代表也表演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歌舞節目。參與當天演出的中國學生代表羅景行和金晗意表示,澳大利亞的同學們很熱情,當地學校的教育方式很開放,希望能夠有更多與澳大利亞當地學生交流的機會,向他們展示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

9月24日,代表團登上了在悉尼市政廳舉辦的2018第五屆“漢語之光”新南威爾士州學生漢語才藝匯演的舞臺,再次演奏了《月光》《茉莉花》兩首曲目。在演奏《茉莉花》時,澳大利亞當地學生代表還伴隨著《茉莉花》的曲調表演了中國傳統折扇秀,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代表團的演出向澳大利亞的學生和民眾展現了中國傳統民樂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杭州市大關小學創建于1910年,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百年名校,素有“藝術的搖籃”的美譽。
杭州市大關小學校長羅才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的教育越來越國際化,此次我們訪澳主要是進行藝術教育方面的交流,希望向澳大利亞展示大關小學60年之久的民樂藝術傳統,并通過國際化的交流增加民樂藝術的生命力。我們希望在展現自我特色的同時,能夠多加學習,增強國際視野。”
巴克學院校長菲利普·希斯則表示,非常榮幸能夠接待來自杭州的代表團一行,雖然彼此說著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希望學生們能認識到,不同的文化間都應該互相尊重和彼此學習。他還表示,明年4月,巴克學院的學生代表們將前往中國走訪杭州、南京、蘇州、上海等地,希望澳大利亞的學生也能更加了解中國。

杭州市大關小學校長羅才軍(右二)、巴克學院校長菲利普?希斯(右一)、巴克學院小學部校長馬丁?盧布拉諾(左二)、中澳文化教育交流協會會長黃荻萍(左一)合影。
近年來,澳大利亞不斷降低對中國學生赴澳留學的年齡限制,2016年7月1日,澳大利亞進一步開放了留學市場,中國年滿6歲學生即可申請赴澳留學。同時,澳大利亞也在本國超過100所中小學開設了中文課堂,越來越多的在澳中小學生開始學習中國文化。這使得中澳兩國的小學生以及教育者對彼此的文化和教育成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為多樣的小學教育文化交流活動的展開,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此次訪問活動的組織方中澳文化教育交流協會,一直以來都致力于推動中國和澳大利亞的文化、教育交流,中澳合作辦學等工作。該協會會長黃荻萍認為,音樂沒有國界,是最好的友好語言和溝通手段,希望中國更多的學校能夠來澳推廣民族音樂,也希望澳大利亞更多的學校能去中國,多多了解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