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一帶一路’助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分組會上,與會國內外嘉賓高度贊譽“一帶一路”倡議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貢獻。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倡議,在未來推進的過程中,可能會對歐亞地區產生更廣泛的影響。他建議,中國可以提出“一帶一路”落實的行為指南,作為全球在這一領域的標準。“事實上,亞投行已經非常成功地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比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高標準要求。”陸克文說。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永才分享了中車“走出去”的經驗。他介紹,中車在國際化上始終堅持“三個五”。首先是“五步階梯法”:走近、站穩、本地化、融入、共享;其次是“五本模式”,立足于本地制造、本地采購、本地用工、本地維保、本地管理;再次是扮演“五種角色”,即產業的推進器、文化的傳譯者、人才的孵化器、社區的好鄰居、命運的共同體。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英國皇家經濟學會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全球的排放差不多有70%與基礎設施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至少70%會在新興國家實現。因此基礎設施作為一個核心領域,必須做到可持續發展。他認為,中國在國內減排方面是非常有力的,已經處于一個不再增長的狀態。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已經扮演了很好的角色來展現如何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進,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希望,中國在國內減排方面的快速進展和標準,能夠很好地反映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當中。(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