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1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今天上午,福州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以來各項打擊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的成果。
有力“亮劍” 震懾犯罪
在打擊盜搶犯罪行動中,全市公安機關緊密結合本地實際,以打擊“跨區域系列團伙犯罪、地域性職業犯罪群體、銷贓犯罪、街面犯罪和慣犯累犯”為工作主線,通過全力推進“一長四必”現場勘查制度建設,重點落實小案“必勘、必采、必錄、必比”制度,強化合成作戰、區域聯動、機制創新等措施,強勢推進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據統計,2017年1月1日至10月30日,全市公安機關共摧毀犯罪團伙200余個,“盜搶騙”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兩成,挽回群眾損失1500余萬元,破獲了“7.16”珠寶店被盜案等一批重大盜搶犯罪案件。
在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中,福州警方把“快速止付、減少群眾損失”作為今年打擊治理工作的出發點,不斷密切警銀協作、完善各項打防工作機制,形成從接處警到涉案資金快速止付、凍結及案件查證打擊一體化的反詐騙運行模式。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公安機關共破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699起,刑拘16類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嫌疑人624名,摧毀詐騙窩點15個、抓獲嫌疑人近300名,全市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31.63%,群眾被騙金額同比下降23.31%。另據統計,市反詐騙中心自2016年4月份成立至今共查詢涉案銀行賬戶5833個,止付賬戶3443個,止付金額5582余萬元。
8類網絡犯罪大起底 警方教你防范
歲末年初是各類侵財違法犯罪活動的高發節點,福州警方將持續加大力度打擊盜竊電動車、入室盜竊、搶劫搶奪、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侵財類案件,為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同時,警方也提醒廣大群眾切實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識,謹記“不相信不轉賬”,不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加強對居所、工作場所的安全檢查和現金、貴重物品的保管,牢牢守好自己的“錢袋子”。一旦發生被盜、被搶或被騙,應及時報警。
類型一:冒充公檢法電話詐騙
不法分子利用網絡虛擬電話(可顯示任意電話號碼)冒充電信、郵政工作人員拔打市民個人電話,以固定電話欠費、郵件未查收等理由謊稱市民個人身份資料被盜用,后再冒充公檢法、銀監等政府部門以被害人被盜的身份涉嫌洗黑錢、命案等犯罪,須監管銀行賬戶為由,要求受害者將銀行內的資金轉到犯罪分子提供的所謂“安全賬戶”內,以達到騙取市民銀行存款的目的。在此類詐騙手段中,犯罪分子甚至向被害人傳真假公文或誘騙被害人登錄虛假網站查看通緝令,以騙取被害人的信任。
防范重點:司法機關在辦案中,不會通過電話了解群眾存款等隱私情況,也從未設立所謂的“安全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安排當事人轉賬匯款到“安全賬戶”。接到要求轉賬到“安全賬戶”電話的,即為詐騙電話。
類型二:冒充公司老總詐騙財務人員
不法分子通過計算機木馬病毒盜用公司財務人員的QQ或微信,將其QQ或微信好友內公司負責人(老板)的QQ或微信刪除后以其老板QQ或微信的頭像、網名等資料重新添加QQ 或微信好友,以達到冒充老板的目的;之后,不法分子利用新添加的虛假的公司老板QQ或微信要求公司財務人員匯款,最終達到詐騙錢款的目的。
防范重點:財務轉賬要嚴格按照審批流程進行,不要簡化程序;公司財務人員在被要求轉賬時,一定要與公司老板電話聯系或當面確認,不能輕信QQ或微信好友內公司負責人(老板)的轉賬指令。
類型三:QQ、微信冒充好友詐騙。
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工具截取事主與QQ或微信好友的聊天視頻,后通過QQ或微信冒充事主的好友以“患重病”“出車禍”“急需用錢”等緊急事情為由實施詐騙。
防范重點:“眼見不一定為真”,不要輕信QQ或微信好友的真實身份,更不要輕信QQ或微信視頻。當QQ或微信好友要求匯款時,應立即與該人取得電話聯系,核驗對方的真實身份。
類型四:“猜猜我是誰”詐騙
不法分子以“熟人”的方式和事主進行交流,直呼其名字,并反問對方“我是誰,你都不知道”“我是你領導你都不知道”“我是某某(直接報領導名字)”,然后以“生病”“嫖娼被抓”等急需用錢為由向其借錢進行詐騙。
防范重點:當接到以“熟人”口氣讓你“猜猜我是誰”的電話時,要保持警惕,注意核實對方身份,讓對方自己說出其身份信息;一些事主在接到所謂的“領導”“上級”的電話后,往往因不敢和領導核實而被騙。在此類詐騙中,只要事主在電話中多和所謂的“領導”“上級”閑聊幾句,拉拉家常,不法分子很快就會露出馬腳。
類型五:機票改簽詐騙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員打電話或發短信給乘客,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簽服務”為由,將事主引入詐騙圈套,后對方以可以提供“賠償金”為由,要求事主到ATM機英文界面或登錄其提供的釣魚網站進行轉賬操作
防范重點:不要輕信電話中所謂的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市民在遇到任何可疑電話或短信時,應撥打航空客服熱線或訂票的第三方代理(如去哪兒、攜程等)咨詢。
類型六:網絡購物詐騙
不法分子事先盜取了買家的交易信息,冒充淘寶(或京東等)客服,打電話或發短信給買家,以“貨品短缺,需要退款”或“訂單因銀行系統故障”“支付寶或U盾升級”等原因而未成功,需要買家退款或重新支付,誘騙事主到ATM機英文界面或登錄其提供的釣魚網站進行轉賬操作。
防范重點: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客服電話,如果網購交易失敗,應撥打官網客服電話咨詢,不要登錄非官方網站進行購物或其他操作。
類型七:股票平臺詐騙
不法分子先通過交友、婚戀等平臺取得事主的信任后,以自己在某股票或期貨交易平臺內盈利為由,向事主推薦交易平臺。之后平臺內的“老師”“專家”以“能夠操縱股票交易漲停”“有專業分析師指導包賺”等誘餌,引導事主購買股票、期貨、以及以現貨名義的期貨,從而賺取事主巨額交易手續費,甚至騙取其資金。
防范重點:不要輕信交友平臺內的“好友”推薦,更不要輕信交易平臺上所謂的“老師”“專家”的推薦以及論壇上的評論。
類型八:冒充軍警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軍警人員,以有工程項目建設為由誘騙事主上鉤,后謊稱單位急需帳篷、消防器材等物資,要求事主與其提供的廠家電話聯系,并叫事主先行墊付貨款,進而騙取貨款。
防范重點:遇到此類詐騙,一定要核實清楚對方的真實身份;不要急于幫助其墊付采購金,消防等物資一般都是政府采購,不會讓企業墊付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