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標準協會近日發布了區塊鏈標準路線圖,確定了行業應首先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的術語標準,以此明確行業定義,并為其他相關標準的制定設置平臺。
國際標準化組織下屬的國家技術委員會(ISO)負責區塊域標準的制定,澳大利亞非政府標準機構負責管理國際技術委員會秘書處。16個ISO成員,如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愛沙尼亞、日本、韓國參與到了ISO/TC 307區塊鏈和電子分布式賬本技術的開發中。
在制定路線圖時,澳大利亞標準協會進行了行業咨詢,并開展了一次針對澳大利亞政府、行業、學術/研究機構以及消費者企業的100多個人的調查。調查發現88%的受訪者建議,不管是國家標準、國際標準還是混合標準和法規都需要支持區塊鏈相關行業的共同監管框架。受訪者強調了術語、隱私、治理、互通性、安全性和風險作為主要問題,區塊鏈環境可以通過適當的標準發展來解決。此外,約有15%的受訪者描述了如何將區塊鏈用于支持供應鏈管理是澳大利亞的優先事項。
路線圖還強調,區塊鏈開發者的創新力與供應商的競爭力對區塊鏈和DLT的進展至關重要。澳大利亞標準協會補充說,除了監管,標準在建立市場信心,支持推出區塊鏈技術方面也發揮了作用。
雖然該技術仍然屬于新興技術,但澳大利亞標準協會強調,可預知該技術能應用于廣泛的跨部門的頻譜:金融服務、消費產品與服務、健康、政府、礦產和寶石、房地產、物聯網與商業貿易。去年10月,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與美國富國銀行、澳大利亞貿易公司宣布合作,宣布結合區塊鏈技術、智能合同和物聯網的第一次銀行間的行業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