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3月21日電 題:獲習近平親自接見,這8位中國“新朋友”你都認識嗎?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受8國新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
他們是:以色列駐華大使何澤偉、伊拉克駐華大使貝爾瓦利、牙買加駐華大使丘偉基、坦桑尼亞駐華大使凱魯基、斯洛伐克駐華大使貝拉、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泰國駐華大使畢力亞、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卡勒姆。
習近平:
歡迎各國使節來華履新,請轉達對各有關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的誠摯問候和美好祝愿。中國政府將為各國使節履職提供便利和支持,希望各位使節任職期間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促進雙邊關系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各國使節:
熱烈祝賀中國兩會勝利召開,祝愿中國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各國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期待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此時出使中國深感榮幸,將致力于推動各自國家同中國友好關系發展。
對新任大使的資料進行梳理,小僑發現,各位大使雖是履新,不少人與中國其實淵源頗深,用“中國通”來形容某些人也并不為過。
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卡勒姆
“華人女婿”攜禮物“上門”
說起在華人群體中的知名度,加拿大新任駐華大使麥卡勒姆想必名列前茅。
麥卡勒姆的夫人林秀英是華裔。近年來,他不僅經常到華人社區參與活動、自稱“華人女婿”,還多次以加拿大聯邦移民、難民及公民事務部部長的身份訪問中國。
今年,這位“華人女婿”終于“上門”了,他帶了什么禮物?
“我現在手上沒什么特定的、物質的禮物。但我想,為加拿大帶給中國的一個禮物就是我們的友善” ,麥卡勒姆用剛學會不久的中文說,“加拿大人和中國人是好朋友”。
他說,眼下要做的是讓友誼不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在諸多領域付諸行動。麥卡勒姆表示,自己新官上任的理念就是“更多、更多、更多”,兩國需要有更多貿易、投資、游客、學生,即需要各領域的深入合作。
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
“中國通”重回“故地”
在中國度過了近40年的時光,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的這份經歷堪稱獨一無二。
菲律賓駐華大使羅馬納(左)。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
1971年10月1日,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羅馬納帶領一支15人的菲律賓學生領袖代表團,首次到訪中國。
之后,由于菲律賓政局變動,羅馬納和代表團部分成員選擇留在了中國,沒想到一待就是近40年。
這期間,他到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擔任美國廣播公司(ABC)駐華記者,親眼見證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上世紀80年代,他也曾赴美國深造,畢業后原打算回菲律賓工作,但發現菲國內政局仍不穩定,便又回到了中國。
直到2011年,羅馬納終于回到菲律賓。“中國專家回家了。”菲律賓有媒體當時這樣報道。羅馬納則在采訪中坦言,比起對菲律賓,他對中國了解得更多。
因其豐富的在華經歷,以及同時具有的媒體經驗,在很多人眼中,羅馬納是不折不扣的“中國通”。
所以,對他而言,這次來華履新,一定意義上更像“重回故地”。只不過,他的身份從學生和記者變成了外交官。
以色列駐華大使何澤偉
對中華文明仰慕已久
以色列駐華大使何澤偉與中國的淵源并沒有之前兩位那般深厚,但他曾坦言,對中華文明“仰慕已久”,為擔任新一任駐華大使深感榮幸。
以色列駐華大使何澤偉。圖片來源:新華網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履職,何澤偉在候任期間就開始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他表示,愿意竭心盡力地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推動更多人員往來和更富成果的友好合作。
“我在英國、越南、俄羅斯等國做過大使,我從西方到東方走過絲綢之路,現在,我要從東方開始重走絲綢之路。”接受記者采訪時,何澤偉幽默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時任以色列駐奧地利大使的何澤偉還曾參加了在維也納原中國總領事館舊址舉辦的何鳳山博士紀念活動。談及這位“中國辛德勒”的事跡,何澤偉直言“感觸良多”。
新任大使談“一帶一路”
偉大創舉
了解中國的重大發展戰略是每位新任駐華大使的“必修課”,“一帶一路”建設自然是重中之重。
伊拉克駐華大使貝爾瓦利認為,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友好、發展的方式加強各國聯系、擴展各國關系,對中東地區的和平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 ‘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提供的好處將會是巨大的,伊拉克非常重視和支持,也會盡可能融入這一倡議”。貝爾瓦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以色列駐華大使何澤偉則指出, “一帶一路”是一個偉大的創舉,非常令人振奮。以色列樂于以任何形式參與到“一帶一路”中去。今年,以色列將會和中方一起圍繞“一帶一路”開展很多雙邊會談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