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南網澳大利亞12月9日訊(本網實習記者?鄭思源)2016年正值福建省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下稱塔州)建立友好關系35周年,為加深雙方友誼,拓展藝術外交,鄭小瑛教授率福建省交響樂團攜交響音詩《土樓回響》,于12月8日走進塔州霍巴特聯邦音樂廳。當晚全場座無虛席,《土樓回響》以其濃郁的客家風韻與文化氣質、深邃的情感內涵與磅礴的氣勢,震撼著當地觀眾。
為參加福建與塔州結好35周年舉辦的“中國?福建文化周”活動,由福建省文化廳林守欽副廳長率領的福建省文化藝術代表團一行已于8日到訪塔州,并在當晚與塔斯馬尼亞州霍巴特副市長朗?克里斯蒂(Ron Christie)及現場逾千名觀眾共同觀看了演出。
1981年,福建與塔州簽署了建立友好省州關系協議書,正式開展雙方友好交往。35年來,雙方共同努力,攜手奮進,分別在經貿、文教等不同領域都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堪稱友好省州關系的典范。本次《土樓回響》大型交響樂巡演作為兩地藝術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把中國優秀的交響樂作品帶到塔州,也加強了中國文化傳播的影響力。
當晚交響樂曲目演出頗為精彩,上半場樂曲風格突出,特色鮮明。作為開場曲目的《三坊七巷》琴曲悠揚,婉轉流暢,讓觀眾沉浸于音樂的細膩美。接下來是取材自新疆維吾爾族歌舞音樂“十二木卡姆”,該曲融合當地各式各樣的民間樂曲和舞蹈形式的《賽乃姆狂想曲》,其節奏明快,引人入勝。值得一提的是,當鋼琴協奏曲《黃河》的音樂響起,熟悉的旋律吸引全場觀眾迎合節奏,拍掌跟唱,掀起了當場的一個高潮。
下半場的交響詩篇《土樓回響》,被譽為“客家文化史上絕無僅有的第一部交響樂”,曾獲得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唯一器樂類金獎,是由著名作曲家劉湲為“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而創作。交響詩篇《土樓回響》用音樂語言生動地展現從中原遷徙?到閩西的客家人團結互助、頑強拼搏、求生存圖發展的艱辛歷程,形?象地表達了土樓人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奮發拼搏的精神風貌。
《土樓回響》指揮鄭小瑛教授是中國第一位歌劇、交響樂女指揮家。她是第一位和多次登上國外歌劇院指揮臺的中國指揮,曾獲法國文學藝術榮譽勛章和兩枚俄中友誼榮譽勛章。為音樂事業傾注畢生心血的鄭小瑛教授今年已87歲高齡,依然在舞臺上以飽滿的激情和專業的指揮技藝感染著臺下的觀眾。福建省交響樂團成員們凝神投入,傾情演奏,在鄭教授的指揮下用音符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樂章背后深刻的情感內涵。
“《土樓回響》太震撼了,福建土樓太美了,客家人的拼搏精神真令人贊嘆!”演出結束后,有觀眾激動的說。音樂無分國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面孔的觀眾,都深深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交響巨著《土樓回響》的震撼與宏大。演出在觀眾強烈請求兩次返場與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獲得了圓滿的結束。
據悉,鄭小瑛教授還將攜福建省交響樂團于12月10日在悉尼進行“土樓南行”巡演的最后一場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