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終身只有一個代碼, 2015年3月26日,廈門率先全國頒發了“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營業執照。 攝影 劉默涵
從0到194,開放型經濟如何發揮引領作用?
爭創一流營商環境,離不開創新。過去的一年,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出臺了115個政策措施,推出194項創新舉措,已然成為廈門城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就是制度創新。
一個企業,終身只有一個代碼。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企業只需要向自貿試驗區綜合窗口提交一份申請材料,即可在3天內領取到“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3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辦理速度真快!”劉啟雅是圖威通力(廈門)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的財務負責人,她所在的企業是首批拿到“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的企業。劉啟雅說,以往辦理完這些相關手續拿到證照要花20天。
“一照一碼”在全國復制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被商務部評為2015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以前報關是項體力活,需要往返于碼頭、海關、檢驗檢疫等各個現場,報關單更用‘摞’來形容。而如今大不相同了,報關成了‘精細活’。”葉雅陽是嘉里大通物流(廈門)有限公司報關部的負責人,她所說的“精細活”就是在廈門片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平臺上錄入貨物信息,全程無紙化報關報檢,還可以隨時更新查看貨物的通關狀態。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改變著廈門口岸外貿生態——以前需要4個多小時的進出口貨物申報,如今只需5至10分鐘。不僅如此,金融服務、貿易許可、信用查詢等幾十個服務項目都可以在“單一窗口”上辦結。
自貿試驗區經濟增長在產業創新。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和維修能力最強的飛機工程服務基地之一,廈門太古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每天都為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機型的飛機提供“治療”服務。2015年,廈門太古飛機進場維修架次同比增長28.7%。
一大批“高大上”的新興業態正成為撬動廈門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杠桿。廈門片區出臺了租賃業發展辦法,引進鑫橋等近百家租賃企業,開展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貿易“三合一”混業經營業務,建設區域性融資租賃聚集區。去年6月,廈門片區汽車平行進口業務正式啟動,平行進口汽車綜合展示廳計劃在一年內銷售量達600臺,銷售額突破5億元,逐年大幅增長。
擁抱“自貿機遇”,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于去年7月底在湖里區正式掛牌成立,目前已有82家企業入駐,聚集了一大批以集成電路設計研發為核心的高新企業。
經過一年建設,廈門片區入駐企業越來越多。從產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國際貿易、航運物流、專業服務、金融服務以及高端制造這五個產業集群。
自貿試驗區的管理重在服務創新。
去年5月14日,廈門國稅在福廈門片區推出稅控發票網上申領系統,在全國率先實現增值稅專用發票網上領用,郵遞上門服務。6月8日,該服務拓展到手機APP客戶端,又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發票申領系統的全覆蓋。2015年,已有9393戶次的納稅人通過網上和手機APP申領各類發票188萬份。
針對飛機維修行業的特性,廈門海關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為航空維修業“量身定制”出“修理物品保稅倉庫”的服務舉措——對廈門太古公司保稅倉庫實施實時出庫、集中申報、無紙通關、隨報隨審即審即放、客帶貨快速通關驗放等便捷通關舉措。
一年來,廈門自貿片區金融業制度創新一直備受關注。
率先在全國建立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群、首創保稅展示交易內銷貨物電子化“分段擔保”模式、首筆融資租賃企業境外籌資轉貸款成功落地……今年2月25日廈門自貿片區公布的金融創新案例涵蓋推動兩岸合作,打造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助力小微企業發展,創新服務手段等四個方面。
這一系列創新,使得入駐企業感受到了自貿區更快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好的服務,達到了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政府服務便利化的要求。
今年3月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趙晉平在廈門片區考察時評價說:“廈門舉全市之力建設自貿試驗區的做法很好,非常有借鑒意義。尤其在當前國家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自貿試驗區應當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發揮引領作用,無論在廈門還是在全國都應如此。”